【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未完待续) -- 钱莉芳

[复制链接]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2 13: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在已经开放注册,快来加入我们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天意》(楔子一)-- 钱莉芳 http://www.hellogwu.com/forum.ph ... id=3697&fromuid=254
《天意》(楔子二)-- 钱莉芳 http://www.hellogwu.com/forum.ph ... id=3709&fromuid=254


秦二世三年,章邯率三十万秦军围赵军于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率军援救。

大军行至安阳,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前进。

项羽冲进了上将军行辕,质问主帅宋义:“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进军?你要眼睁睁看着赵国灭亡吗?”

“你着什么急?”宋义慢条斯理地道,“赵王歇跟我们有什么交情?犯得着为他去跟秦军拼命?不要忘了,秦军比我们多四倍不止!章邯也不是好惹的。你叔父就是因为不听我的劝告,贸然出击而被他杀了的。”

“你也不要忘了,”项羽强忍着怒气道,“怀王派我们来,就是为了救赵!你现在按兵不动,算是怎么回事?”

宋义道:“这就叫计谋!现在秦军攻赵,若秦军胜,必然已疲惫不堪,我军正可乘其疲惫攻击他们;若秦军败,那更好,我们就可以乘此大举西进,入咸阳,灭秦朝,建不世之功。所以,我们不妨让秦、赵先互相厮杀,拼个你死我活。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你懂吗?”

项羽道:“我读过兵法,不用你来教我!不战而胜有两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你用的是哪种?靠谋略?靠外交?你靠的是赵国的牺牲!以秦军的强大,去攻新建立的赵国,其势必灭赵国。这也算‘不战而屈人之兵’?你屈的是谁的兵?”

宋义冷笑道:“难怪你叔父说你读兵书只读一半!牺牲赵国以拖垮秦军,不正是最好的谋略?匹夫之见,不可理喻!”宋义最后两句话声音不大,似是自言自语,但足以让项羽听到。

“你说什么?”项羽勃然大怒,手按剑柄,便欲站起,“你再说一遍!”忽然,他感到有人轻按他按剑的手,他回头一看,是他的侍卫。

那侍卫轻声道:“将军息怒。”同时以目示意。项羽向四周看了一眼,重又坐下。

“这就对了。”宋义悠然道,“你那火爆脾气,最好不要在我这里发。这是我的行辕。而且,我是上将军,你是次将军,你知道,这可是怀王封的。”

项羽咬一咬牙:“你不救赵,我去!”

宋义瞟了他一眼,举手拍了拍:“来人!”

一名士卒走进来,躬身道:“上将军有何吩咐?”

宋义道:“传我将令:军中上下,务须严守号令,不得擅自行动。凡好勇斗狠如虎狼,强悍不遵令者,皆斩不赦。”

士卒应声退下。

宋义又转向项羽,道:“项将军,这可是怀王给我的权力,你没有异议吧!”

项羽从鼻孔里冷哼一声:“怀王,怀王,你还真以为那小子配坐那张王位?”说完,项羽起身就走。

宋义拍案怒道:“项羽!你不要太放肆!别以为你是项梁的侄子我就不……”

项羽已经出去了。

“什么怀王?狗屁!”项羽重重地向地上啐了一口,边走边愤愤地说,”连秦始皇我都敢说他可取而代之。熊心算什么东西?要不是我叔父,他大概现在还产给人家放羊呢!宋义居然拿他来压我,你说可笑不可笑?楚国的大业,早晚要败在他手!”

跟在他身后的侍卫道:“宋义的话,其实也不是全无道理,但只顾眼前之利,目光不免短浅了些。”

项羽停住了脚步,回身打量着这个侍卫:“韩信,你这个执戟郎中,好像总有许多高见呀!那你倒说说,宋义的话有什么道理?他又怎么目光短浅了?”

韩信听出,项羽的话中,有一股讥嘲的味道,但话已出口,不能不说下去:“宋义的意思,无非是想待秦、赵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翁之利。单以此役而言,此举确有可取之处,但从长远来看,恐怕还是失多于得。第一,若照宋义的做法,赵国必亡,我们也就失去了一个盟友;第二,别人会说,楚军只顾保全自己的实力,不顾盟国安危,算什么王者之师?以后我楚国要在诸侯中建立天下宗主的威信,就很难了。”

项羽道:“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韩信看了一下项羽,一时看不出他的喜怒,想了想,终究还是说道:“我军可以先大张旗鼓做出进攻的态势,但不去接触秦军主力,只是要激起巨鹿城中赵军的信心,让他们倾全力与秦军决一死战。秦军久围巨鹿而不下,其势如久绷的弓弦,现在突然加上一股强力,那么弓弦最容易绷断的地方必然会暴露出来。我军就可抓住机会,从此处人手,变佯攻为实攻,与赵军里应外合……”

“哈!”项羽冷笑一声,“我当你有什么高见,搞了半天原来还是宋义那一套!赵国危在旦夕,你还有闲心玩什么佯攻实攻的把戏!”项羽向远处秦军营垒方向一指,“章邯是我的死敌,他跟我斗了那么长时间,还杀了我叔父,可我佩服他!为什么?人家是真正的忠臣良将,凭自己的真本事打仗。可你呢?你给我出的是什么馊主意?你想让我被赵国人戳着脊梁骨骂么?宋义的做法不是王者之师所为,你的倒是了?世上有这样的王者之师?笑话!”

韩信知道,项羽根本没有理解自己的计策,只得耐心解释道:“将军,我不是这个意思,这和宋义的做法不一样……”

“不错,你是和宋义不一样,”项羽一挥手打断他,“你比他高明。你高明就高明在,不出死力,还要捞个出过力的好名声!你把我项羽当成什么人了?告诉你,伪君子比真小人还不如!”说完,项羽甩下他,大步走进前面范增的营帐去了。

韩信呆呆地站在原地。项羽的最后一句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问题是,这样毫无理由的羞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几乎每次他进言献计,项羽都会有反感之意,就算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项羽也没有因此而给他好脸色看。这到底是为什么?

项羽进了范增的营帐,卸掉盔甲,扔下佩剑,坐下就道:“我非杀了宋义不可……”

范增大惊,道:“将军慎言。”说着起身走到军帐门口,掀开帐门张望了一下,又放下帐门,向项羽道,“出什么事了?”

项羽道:“宋义不肯救赵,我劝他出兵,他还搬出怀王的牌子压我。”

“哦!是这样。”范增踱了几步,坐下来,“那他说了理由吗?”

“说了。”项羽道,“又是那一套‘等秦军疲惫了再打’。”

范增道:“那你是怎么看的?” .项羽道:“秦强赵弱,这是明摆着的事。巨鹿指日可下。到时,秦军得到赵国的粮草补充,只会更加强大。有什么疲惫之机可以利用?”

“唔——”范增捻着花白的胡须沉吟不语。

项羽有些急了:“亚父,难道你也认可宋义的做法?”

“不是。”范增摇了摇头道,“宋义的做法,也许可赢得眼前一点小利,但会使我们失去赵国这个盟友,又有损楚军王者之师的威名,不利于我楚国的长远发展。最好的计策是……”

范增正在沉吟着,发现项羽面色有异,道:“阿籍,怎么了?有什么事?”

项羽道:“亚父,你说的……你说的怎么和他如此相似?”

范增惊道:“谁?谁会有此见识?”

项羽道:“喏!就是外头那一位,我的侍卫,韩信。两年前投奔我叔父的,叔父过世,又跟了我。”

范增道:“他到底是怎么跟你说的?”

项羽把韩信那番话复述了一遍。

“想不到你手下竟有如此人才!”范增激动地一把抓住项羽的手,“太好了!这人是上天所赐,阿籍,你一定要重用他。”

“亚父,不要说他了。”项羽抽回自己的手,“这人我不想用。”

范增愕然:“为什么?”

项羽道:“亚父,你不知道他在淮阴的事。曾有个无赖找他的茬,当街对他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剑来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居然当真乖乖地钻了人家的裤裆!满街的人都笑他,他还跟没事人似的。人家把这事告诉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上怎么会有贪生怕死到这种程度的人?”

范增眯起了眼睛:“你认为他怕死?”

项羽道:“当然!他这样的人还不算怕死,那世上就没有叫懦夫的人了。”

范增道:“他要是真的怕死,怎么还会来投奔你叔父造反?两年前你叔父的实力可不大啊。”

项羽一时语塞。

范增道:“受到侮辱,并不是被侮辱者的过错。况且,尺蠖之曲,求其伸也。他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正说明其志非小。”

项羽道:“不止是这样。我……他其实已经向我献过好几次计了,我总觉得他的计策阴谋气太重,非大丈夫所为。”

范增看了项羽许久,才叹了口气,道:“阿籍,我受你叔父知遇之恩,他临终前又把你托付给我,我不能不尽心竭力辅佐。所以,有几句话,我也不能不说,希望你听了不要见怪。”

项羽道:“怎么会呢?叔父要我叫你‘亚父’,就是要我拿你当父亲看待。亚父有话尽管直说。”

范增道:“阿籍,你为人磊落,襟怀坦荡,这正是我所钦佩的,但也是我所为你担心的。你的性格,不像是一个成功的帝王所该有的啊!”

项羽道:“亚父,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范增道:“从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所看到的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其实都有诡诈残忍的一面,只不过不为常人所知罢了。战场无情,宫廷无义,如果他们只是一味讲究仁义道德,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宋襄公打仗都要讲什么‘君子不乘人之危’,结果呢?差点把命都丢了。”

项羽道:“我没有迂腐到那种程度。我不反对用计,只是不喜欢用那些过于阴险毒辣的诡计。”

范增道:“计策只是一种工具,有什么善恶之分?再卑劣的计策,只要它能成功,就是好计,就该用它!”

项羽道:“可是借助诡道而得来的一切,还能保持正义的本色吗?”

范增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正义谁曾怀疑?但你知道他的国君之位最初是怎样来的吗?他是杀了他哥哥公子纠而得位的!决定正义与非正义的,不是在斗争中走正道还是诡道,而是斗争的最终目的。就像你叔父拥熊心为楚王,不也是为了推翻暴秦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你自己也知道,他算什么楚王?不过是你叔父手中的傀儡罢了,只因为他的楚王血统,能为我们号召更多的人,你叔父才拿他做招牌的。”

项羽听他用叔父项梁的行为做譬喻,心中有些不快,道:“那不一样。”

范增道:“有什么不一样?”

项羽说不出来,只得道:“反正我不想让后人说,我的成功是用阴谋诡计换来的。”

范增道:“阴谋诡计又怎么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自古皆然。只要所图是帝王业,一旦成功,有谁敢质疑你成事的手段?”

项羽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得沉默,但脸上不以为然的神情非常明显。范增看出来了,他叹了口气,站起来走到军帐门口,撩开帐门准备出去,好让项羽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想。但撩开帐门的手忽然停在了那里,若有所思地看着外面。一会儿,又放下帐门,回头对项羽道:“韩信这个人,你真的不肯用吗?”

项羽道:“是的。”

范增叹了一口气,道:“人才难得,希望你再考虑考虑。如果你实在不想用他,那么最好把他看住点。”

项羽诧道:“为什么?”

“他的才智太可怕了。这样的人若为他人所用,会后患无穷。”说完,范增掀开帐门走了。

为他人所用?后患无穷?项羽觉得好笑。谁会重用一个钻过人家裤裆的胆小鬼?亚父真会大惊小怪。他根本没把韩信的事放在心上,转而开始思考起明天要做的大事了……

第二天清晨,项羽单独朝见了宋义。没有人知道军帐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看到项羽片刻工夫就出来了。手中还拎着宋义那颗血淋淋的脑袋!

项羽宣称:“宋义暗中与齐国勾结,图谋反楚,楚王密令我诛之。”

诸将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后,无一敢对如此大逆不道的举动说半个“不”字。况且宋义此前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还好整以暇地送他儿子去齐国为相,确实有勾结齐国的嫌疑。至于说宋义反楚,那自然有些牵强,但人都已经死了,谁又高兴为给一个死人翻案而得罪强硬惯了的项羽呢?所以,几个善于察颜观色的逢迎之徒甚至还讨好地说:“首先扶立楚怀王的,就是将军的叔父。如今,将军又替我大楚诛灭了这个潜伏的叛乱之臣,真乃楚国之柱石也!”

项羽派人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怀王,怀王不得不追认了那道他根本没有发出的诏命,并命项羽取代宋义任上将军之职。

项羽迅速指挥楚军渡过漳河,援救巨鹿。渡河之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砸烂釜甑,烧毁屋舍,士卒每人只带三日口粮,以示绝无退路。这道前所未有的破釜沉舟之令,极大地激发了楚军的战斗力。楚军将士人人奋不顾身,以一当十,向强大的秦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秦军运粮的甬道被截断了。

秦国坚固的阵线开始瓦解。

秦将苏角被杀,王离被俘,涉间自焚。

秦军主帅,少府章邯——曾经打败了周文、陈胜、项梁的常胜将军章邯,向项羽求和了。


 

精彩评论17

正序浏览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3 07: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2) -- 钱莉芳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巨鹿之战的余威排除了一切障碍。在路上,为了杜绝后患,项羽下令坑杀了那二十万秦降卒,居然也没人敢说三道四。除了亚父有点不以为然。总而言之,项羽的心情很愉快。
  
但是,一个意外的消息把他的好心情全打乱了:沛公刘邦已先他一步进入关中。
  
刘邦算什么东西?项羽至今还记得去年这个人是怎样哭丧着脸来向他叔父求救兵的。那时,他把自己的老家丰邑都丢了,兵微将寡,无力收复,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可怜巴巴地来求援,项梁很大方地送给他五千兵马,这条死鱼才算翻了身。
  
一想起那道怀王与诸将的约定,项羽就觉得心烦意乱。
  
先人关中者王之。
  
关中王,关中王,等于是秦王。刘邦怎么配来跟他争这个天下至尊的王爵?
  
岂有此理?他是怎么攻人关中的?
  
消息很快打探出来了:刘邦用贿赂秦将的手段打开了咸阳的南大门蛲关。此时,赵高狗急跳墙,弑君于望夷宫,另立二世皇帝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又设计诛杀了赵高。咸阳城里乱得一塌糊涂。刘邦遂趁虚而人咸阳。
  
原来如此。
  
大军行到函谷关前,关上已换上沛公刘邦的旗帜。关门紧闭,守关者声称:无沛公之命,任何人不得擅自人关。
  
项羽勃然大怒:我在巨鹿浴血苦战,拖住秦军主力,你捡了现成便宜,还想独霸关中?给我攻!
  
刘邦的军队抵挡不住,很快就败逃了。
  
项羽攻下函谷关,到咸阳城外的鸿门,扎下营寨。鸿门西南不远处的灞上,就是刘邦的驻军。明天。项羽想,明天就去找刘邦兴师问罪。这样想着,他安然入睡了。
  
他终究还是没能睡成一个好觉,因为一晚上先后有两个人声称有十万火急的事必须要见他。
  
第一个人是从刘邦的营垒里来的,自称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密使。来使对项羽说,刘邦有称王于关中的野心,他准备任秦降王子婴为相,霸占秦宫室府库全部财宝,与诸侯军对抗。来使告诉项羽,刘邦只有十万军队驻在灞上。如果项羽要举兵相攻,曹无伤愿为内应。这对项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本部军加上诸侯军足有四十万,打败刘邦看来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不喜欢来使那副鬼鬼祟祟的样子,所以只敷衍了两句就让他回去了。
  
第二个人是他自己营垒的人,他的族叔,项伯。奇怪的是,项伯深更半夜把他再次从床上拉起来,却只是为了拼命给刘邦说好话:人家沛公要不是先攻破关中,你能那么容易进来吗?人家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却要去攻打人家,也太不够义气了吧!
  
项羽觉得好笑。今晚是怎么了?一个刘邦的手下人,来劝他攻打刘邦;一个自己的手下人,来劝他别打刘邦。
  
三叔,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隐衷?就直说吧!
  
项伯这才吞吞吐吐地道出,他去过刘邦的军营了。因为在听到项羽次日攻打刘邦的军令时,他猛地想起,自己有个老朋友还在刘邦那儿,他不希望这位朋友陪刘邦一起白白送死,就准备叫这个老朋友跟自己逃走。
  
你那位朋友是谁?
  
张良。
  
张良?项羽悚然动容,就是那位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刺客?
  
是的。他行刺后就亡匿下邳,我就是在那时和他认识的。
  
很好,那后来呢?你把他劝说来了没有?
  
没有,他说什么也不肯在刘邦有难时独自逃生。
  
项羽叹了一口气,脸上显出敬佩和惋惜的神色。
  
项伯又更加吞吞吐吐地说,张良不但不肯跟他一起逃走,反而三言两语,硬把他拉去和沛公刘邦见面。在那样尴尬的情况下,张良居然有本事说得让项伯和刘邦结为姻亲,还让项伯回来在项羽面前替刘邦多多美言几句。
  
大王,明天刘邦会亲自来向你请罪的。你先不要开战吧。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不要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辞。多听听他们的话也很有道理……”
  
行了,行了!项羽又好气又好笑地一挥手道,我知道了。那就看他明天有没有诚意来谢罪吧!
  
一定有的。一定有的。项伯忙不迭地替他那刚刚结成的亲家公说道。
  
第二天一早,刘邦果然亲率百余骑兵来鸿门向项羽谢罪了。
  
刘邦言辞谦卑,神态惶恐,他把自己的所有行为——包括约法三章、不杀秦王子婴等收买人心之举,都解释为替项羽传播威名。
  
项羽叹了口气,道: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这么说的。否则,我也不会这样啊!
  
范增在旁边听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项羽怎么会蠢到这个地步?
  
但接下来还有更叫他难以置信的事:项羽居然把刘邦留下来宴饮!
  
宴席之上,范增五次三番向项羽使眼色,甚至举起佩带的玉块示意,但项羽就是没反应。
  
范增起身,走出军帐,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
  
一个青年军士刚好走过,范增一把把他拉到一旁。
  
项庄,你知道你堂兄在宴请谁吗?
  
项庄道:听说是刘邦。
  
不错!范增咬牙切齿地道,昨天还下令要准备去攻打他的,现在倒好,让人家几句花言巧语,就说得变卦了。刚才在席间,我几次示意,大王就是不忍下手。我们只好代他动手了。
  
……合适吗?项庄有点犹豫。项羽虽与他是堂兄弟,但实则位同君臣,不奉项羽的将令就擅自行事,他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范增不耐烦地道,这是为了大王的天下。大王要怪罪下来,一切有我担着。你去拿剑来,待会就进去,以舞剑助兴之名,在席间杀了刘邦!
  
项庄道:是。说完匆匆就走了。
  
范增准备回帐中去,一瞥眼间,看到一人,不由得停了停脚步。那是一个执戟的侍卫,正懒懒地倚着一排栅栏,口中叼着一茎野草,眼睛望着远方的山川,脸上有一股萧索落寞的神情。
  
范增踏前一步,但又退了回来。
  
不,现在不是安慰一个失意者的时候。他还有更重要的大事要办!以后再说吧,他会记住再劝劝阿籍,叫他重用这个名叫韩信的侍卫的。
  
范增返身进了营帐。
  
一会儿,项庄也拿着宝剑进去了。
  
再过了一会儿,张良匆匆走出来,走到军门口。那里有刘邦带来的一百多名随从。
  
张良拉住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就走。一边走,一边急急地道:“……现在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要不是项伯在那儿挡着,我们沛公早没命了……你进去后,记着,东向而坐的就是项羽,别激怒他,只对他说……”
  
韩信倚着栅栏,看着张良拉着那大汉向军帐快步走去,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好计!他点点头。项羽是个莽人,而他自己也喜欢莽人,所以要是找一个舌辩之土去跟他理论,只会引他反感,叫这个粗豪大汉去大闹一通,也许倒可以救刘邦一命。
  
这个张良,果然厉害!
  
约半个多时辰过去后,刘邦身体歪斜地扶着那大汉的肩头出来了,仿佛已醉得不省人事。但一出军门,刘邦立刻像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清醒了。他站直了身子对那大汉道:现在怎么办?走又不能走,留又不能留。范增不杀我,是不会死心的。
  
那大汉道:当然是走了。难道还呆在砧板上挨人家宰不成?
  
刘邦道:……可我怎么向他告辞啊?
  
那大汉道:现在还顾得了这个?眼下不是讲礼节的时候,逃命要紧!夏侯兄,你把沛公的马牵过来,车驾不要了。沛公,快上马吧!
  
刘邦道:不,不行的。这不是礼节的问题。他现在不杀我,就是因为没有借口,我不辞而别,不是又让他找到借口了?就算我能逃回灞上,躲得了今日也躲不了明日。
  
那大汉急道:管那么多干什么?现在躲过一天是一天。说着,那大汉便要推刘邦上马,而刘邦还在犹豫。
  
正在这时,张良也出了军帐,向这边走来。他对刘邦道:沛公,你先回去,就叫樊哙、夏侯婴、纪信、靳强四人护送你,其他人留下,以免惊动太大。告辞的事我来办。樊哙,沛公的安全可就交给你了。
  
那大汉拍着胸脯道:行!只要有我在,谁也别想伤沛公一根毫毛!
  
张良又向刘邦道:沛公,你来时有没有带什么东西?
  
刘邦会意,忙从一名侍从的行囊中取出两只锦盒,递给张良,道:这里有一双玉璧和一对玉斗,麻烦你给我分别赠给项王和亚父,以作告罪之意。
  
张良接过锦盒,又道:从这里到灞上,最近的路要走多少里?刘邦想了想,道:抄小路走只要二十里。张良道:好,快走!
  
刘邦上了马,张良从旁人手中取过一根马鞭,狠狠地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那马立刻如离弦之箭般飞奔出去,樊哙等四名随从也迅速跟上。
  
张良看着他们的身影越来越远,直至消失,才长出一口气,又驻足站了一会儿,转身步人军门。
  
忽听旁边一个声音轻轻道:唉!放虎归山,从此天下要多事了!
  
张良闻声心头一震,手中的锦盒几乎落在地上。他循声望去,见辕门旁的栅栏边懒洋洋地倚站着一名侍卫,双臂交叉环抱在胸前,臂间拢着一支长戟,嘴角咬着一茎野草,正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张良走过去,低声道:请教足下尊姓。
  
那侍卫吐掉叼了许久的野草,道:无名小卒,执戟郎中韩信。
  
张良道:不日定当造访。
  
张良说完,深深地看了韩信一眼,便向军帐中走去。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4 0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3) -- 钱莉芳

 

项羽已经有点醉了,见张良进来,乜斜着眼道:沛公呢?他上一个厕所要……要那么……长时间?

张良躬身道:沛公不胜酒力,不能亲自向大王告辞。遣臣下谨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对,再拜献范将军足下。
项羽以手撑着额头,道:那么沛公……现在何处?

张良道:沛公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的过错,已脱身独自回去了,现在应该到灞上了。

侍从将两只锦盒分别送给项羽和范增。

项羽取出玉璧,看了看,把它放在座上。

范增一把掀掉眼前的锦盒。的一声,锦盒掉在地上,两只精美的玉斗滚落出来,在毡毯上滴溜溜直转。范增拔出佩剑,将玉斗砍碎,然后收剑回鞘,铁青着脸走了出去。经过张良身边时,范增停了停,沉声说了句:好!你厉害!

张良神色不变。

侍从给项羽端来了一盆洗脸水,项羽拿起盆中的手巾,拧干了擦脸。

外面传来了范增的训斥声:没用的小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项庄的声音有点委屈:亚父,我……”

住口!范增蛮横地打断道,这点小事都办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业?呸!以后夺取项王天下的,必然是刘邦!我们就等着做他的俘虏吧!

张良抬眼看了一下项羽。

项羽慢慢地擦着脸和手,好像没有听到范增指桑骂槐的声音。擦完后,他把毛巾扔回盆里,挥挥手让侍从们退下。

张良,项羽开口了,他的声音之平静简直让张良怀疑他的醉是否也是装出的。

你就是十年前在阳武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那名刺客?

张良道:是的。

项羽凝视着张良,这个以博浪沙一击而名闻天下的刺客,居然长着一张女人一样秀美纤弱的脸。真是人不可貌相。他叹了一口气道,老实说,我很佩服你,行刺比起义更需要勇气。

那没什么,都过去了。张良语音里没有一点兴奋自得之情,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郁忧闷,况且那一击又没有成功。

项羽点点头,他对张良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做了这样轰轰烈烈的大事,还不以为功。项羽起了爱才之意,你代刘邦辞行,就不怕我迁怒于你?

张良抬起头,一脸诧异地道:下臣并未得罪大王,为什么要怕?大王不会滥杀无辜的。

好一个滥杀无辜!项羽不禁笑了起来,你无辜么?你以为我真的醉了,糊涂到你在我眼皮子底下玩的手法都看不到了?那个咋咋呼呼的黑大个,叫……叫什么樊哙的,不就是你弄进来的?他嚷嚷的那番大道理,八成还是你教的吧?

张良也笑了:大王如果真的没醉,那就应该看到是大王的人先玩的手法,下臣不过是被迫应战而已。

项羽道:不错。正因为这样,我才放了刘邦一马,暗箭伤人没意思。

张良躬身道:大王大仁大义,沛公与下臣没齿不忘。

项羽道:你不用谢我,我不是不想杀他,只是不想用这种手段!以后若战场相逢,我会跟他好好打一场的。

张良道:大王与沛公的误会不是已经解除了么?怎会再动干戈?大王多虑了。

项羽道:少说这种场面话!解没解除大家心里有数。不过现在先不提这个。知道我为什么把曹无伤的名字告诉刘邦吗?因为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我不稀罕!我喜欢你这样忠诚勇敢的人。愿意留下来帮我吗?项羽说着,眼中显出热情的神色。

张良狡黠地一笑,道:我要是留下来,还是忠诚的人吗?

项羽一怔,许久才道:我算是明白了,项伯怎么会被你几句话就搞得晕头转向!

好吧,我说不过你。不过,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是韩国人,我叔父又已封你为韩国司徒,辅佐韩王成。你就算要做个忠臣,也不该是做刘邦的吧!

张良无奈道:是啊!可沛公已经向韩王把下臣走了,下臣也没有办法。

项羽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刘邦以借粮之计硬从韩王那里走了张良,韩王成被他的无赖手段搞得无可奈何,这已是一件传遍诸侯的笑谈了。你呀你!项羽笑道,好了,别找什么借口了。人各有志,我不勉强你。我只问你,刘邦有什么好处,值得你这样为他效忠?他比我贤明?

张良不卑不亢地道:武王贤明,终非夷、齐之主。

项羽大笑起来,笑得很舒坦。张良居然把他比作兴周灭商的周武王,这一捧实在非同小可。周武王没有为难伯夷、叔齐那两个愚忠的书呆子,他自然也不能为难眼前这个聪明的谋士了。

回去吧,你个夷齐他笑着道,真拿你没办法。

无论如何,仗是打不起来了。

项羽麾兵进入咸阳,俨然以关中王自居,处置起亡秦的一切来。为报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皆被秦将所杀之仇,他下令:将秦所有宗室公子,一齐诛杀!包括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

子婴只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他不是那种颟顸无能的亡国之君。事实上,他像他的祖父,始皇帝。就像他祖父当年智除缪毒样,他机智果决地设计诛杀了赵 高,使秦人拍手称快。四十六天,才短短四十六天,他就展示出了一个盛世明君应有的一切素质。然而,他不幸接手了一个已病人膏肓的帝国。白练系颈,俯首请 降,一切不该他承受的屈辱都降临到了他身上,最终还要用生命为帝国殉葬。

所以,对于子婴的命运,秦人无不感到同情和惋惜。不过,据说子婴在听到对自己的判决时,既不惊谎,也不愤怒,像是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似的,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请转告你们大王一句话:不要以暴易暴。

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否传到了项羽的耳中,只知道项羽开始下令搜集咸阳的全部宝物,东运彭城——他已经决定以那里为自己的新都。他不喜欢咸阳。对他而言,这是个充满仇恨和罪恶的地方。他要把这里付之一炬,带着财宝和美女东归故乡,让亲友乡人们都看到他今日的权势和荣耀。

同时,项羽开始大封诸侯,并自立为西楚霸王。

啊!将天下攥在手里任意处置的感觉简直太好了。项羽愉快地想。

至于那个讨厌的刘邦,不就是先入关中者王之吗?嘴大吃嘴小!把巴蜀之地封给他。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向来是秦朝用来流放罪人的,可好歹也算是关中。让他去那边窝着吧!

项伯大概拿了刘邦不少好处,又来帮这位亲家说好话。项羽被他搞得不胜烦扰,就再添了块汉中,封刘邦为汉王。反正这条泥鳅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4 15: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4) -- 钱莉芳

 

韩信走出秦朝御史的府第。

一群将士嘻嘻哈哈地抱着值钱的财宝器物从里面走出来,经过他身边时,一人问道:咦,韩郎中,你怎么没拿到点宝贝?

韩信屈指敲了敲那人抱着的鎏金刻花大酒樽,笑道:太重了,我搬不动。

几个人被他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抱着东西走了。

韩信踱到街道上,慢慢地走着。他的心情很沉重。

哪里都一样。秦宫室里没有,昔日权贵的府第中也没有。秦朝的律令、地图、存档奏呈、户籍文册……凡是有点价值的图籍全没了。

刘邦果然存有野心!

看来,战争还将继续下去。对他而言,战争也没什么可怕的,他的才能本就在这上面。只是他若不能获得重用,再轰轰烈烈的战争,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知道什么是世上最大的痛苦吗?师傅问道,眼睛却不在看他,看着天边。

知道。就是没东西吃,饿肚子呗!他把玩着一株野草说道。

师傅看看他,一笑,摇摇头,又望向天边。是没有对手!记住,孩子,当你天下无敌的时候,你就是这世上最寂寞、最痛苦的人。

错了,师傅和当时的他都错了。没有对手不是最大的痛苦,饥饿之类肉体上的痛苦当然更算不了什么。这世上最大的痛苦是:明知天下没什么人是自己的对手,却偏偏连竞逐的资格都没有。他闷闷不乐地踢掉路上一颗小有子,叹了口气。

忽然,他心里冒出一个不可遏抑的念头。他伸手拉住一个看上去像当地人的路人,道:请问,国尉府怎么走?

国尉府?那人瞪大了眼睛道,你问国尉府?

是啊。

那人用古里古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向前一指道:沿着这条道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向右拐,再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

韩信拱手道:多谢。

不谢,不谢。那人说完就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疑疑惑惑地看他。

韩信按那人的指点,向前走去。

啊,自己一定是疯了。为什么去那里?就因为十几年前师傅曾在自己面前说过一回那个陌生人的名字?那他去了又指望看到什么?师傅端坐在那里,捋着花白的胡须,微笑道:孩子,现在你相信我真是秦朝的国尉了吧?荒唐!他失笑地摇了摇头。

但他还是继续向前走去。

毕竟是堂堂的国尉府,也许会有一些军事方面的资料呢?看一看又何妨?他这样为自己解释道。

他走到道路尽头。向右拐,再穿过一片小树林。从树林中走出来,他愣住了。

看得出,那曾是一座恢宏壮丽的府第。石雕的猊依然威严地守在门口,几根枯黄的蒿草从它的脚爪缝中伸出来,在寒风中摇曳。一只不知名的雀鸟正站在它头顶张望,见有人来,一振翅忽啦啦地飞走了。朱漆大门半敞着,上面的漆已斑驳剥落。可以看得见门内的庭院里生满了半人多高的杂草。他伸手把门推开一点,一阵难听的吱呀呀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他跨进门槛,草丛里蹦出一只野兔,三跳两跳逃走了。

怪不得刚才那人的神情如此古怪,原来他所问的是一座已废弃多年的老宅。

他小心翼翼地穿过一间间或摇摇欲坠、或半已倾圮的厅堂台榭,一边走,一边仔细地看。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看到什么,看来看去也没有看到什么。这里和所 有的弃宅一样,霉味、蛛网、尘埃充斥其间,还有几只好奇的老鼠,从黑暗的角落里瞪着明亮的小眼珠子看他,似在琢磨这个闯入者的来意。

转过几堵残垣断壁,眼前忽地开朗起来。这是一片不大的林园扩虽然遍布的野草几乎遮蔽了原有的景致,但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夹杂其间的珍奇花木,依稀显示着主人昔日的豪奢生活。

他没有向那些珍奇的花木走去。他走向园中一棵粗大拙朴的槐树。

如果是夏天,这棵树一定是这园中最好的纳凉所在。黄白色的小花会吸引来许多嗡嗡叫的蜜蜂和各色蝴蝶。但现在,它是这里最单调无味的植物。在寒风中掉光了叶子后,它那粗大的枝干看起来实在一无足取。

那他为什么还要向那棵树走去?因为第一次见到师傅,便是在一棵槐树下吗?

老人坐在一棵大槐树下,微微佝偻着背,出神地望着远方。有时随手捡起根树枝,在地上划来划去,似乎百无聊赖,又似乎心事重重。没有人关心这个陌生的老人从哪里来,做什么。谁在乎呢?大家都要忙自己的生计。

一个孩子为了逮一只蚱蜢跑到老人面前。蚱蜢跳到老人信手划下的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间。孩子屏息静气,悄悄地举起手。好极了,不要动……

孩子的手迟迟没有落下,蚱蜢早已逃走了。

孩子被那玄妙的图形迷住了。

他拨开野草,向那棵大槐树走去。

已经多少年没人在这棵树下乘荫了?十年?二十年?它寂寞吗?它会在凄清寒冷的夜里回忆起夜夜笙歌的过去吗?它还记得那位秦王曾以平礼相见,衣服饮食与之同的主人吗?它知道为什么这个名动一时的奇人后来会销声匿迹吗?

蓦地,他停住了脚步。他的心一阵剧跳。

一个人背对着他坐在树下一块青石上,花白的头发,背微微有点佝偻。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4 15: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5) -- 钱莉芳

 

一阵冷风吹来,他打了个寒颤。这人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座已荒弃许多年的老宅里,难道……

谁?那人沉声问道,同时转过身来。是一个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老人。

他松了一口气。不是鬼,很正常的一个人。当然,也不是师傅。他心中隐隐泛出一丝失望。

老人上下打量了他一阵,冷冷地道:这里没你要的东西。你来晚了,可以拿的东西十几年前就搬光了。除非你对那些瓦砾感兴趣。

韩信一怔,但旋即明白了:老人八成是秦朝遗臣,把自己当成正大肆掳掠的楚军将士之一了。于是道:先生,您误会了,我不是来……”

我建议你去赵高府,老人道,那是一个好地方,金银珠宝十天半个月也搬不完。

韩信无奈地一笑,看来解释是没有用了。想了想,他一拱手道:在下韩信,敢问先生……”

我也不怕告诉你,老人冷冷地道,我叫仲修,是秦朝的太史。"

韩信道:请问仲先生,此间的主人……”

早不在了。仲修的声音又硬又冷,明显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在,通常有两种解释。韩信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一种,欲待进一步询问,老人又是一脸冰霜,韩信只得叹了口气,道:可惜。

可惜什么?仲修冷笑道:他要是还在,你们能进得了咸阳?

韩信怔住了。

项羽那超越了复仇的滥杀已是尽人皆知,咸阳没来得及逃走的秦朝官吏如今人人自危,躲都来不及,这个老人居然还毫不掩饰他对征服者的蔑视。

不知怎地,韩信对这个浑身带刺的老人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敬意。

这似乎不太应该。秦朝暴虐,人人痛恨,他怎么能敬重一位至今还在为它效忠的官员呢?

也许是因为现在已经很难说哪一方代表正义了。事实摆在那儿:出身贫寒、忍受了多年高压统治的起义者一旦掌握了决定他人生死的大权,会变得比原来的统治者更残暴、更野蛮。

韩信默默地走到仲修对面坐下。

他和仲修之间有一块近于圆形的石礅,上面掉满了槐树的枯叶。韩信随手拂去落叶。石礅上有一层浅浅的青苔,还有一些奇异的线条……

你看得懂?老人疑惑地看着这个一身泥污的孩子。

怎么会看不懂?这是一种多么有趣的游戏!简直太有趣了!孩子兴奋地捡起一根树枝,在那图形中画下一个小圆圈,然后蹲在那儿,抚着下巴,一脸希冀地望着老人。

老人看到孩子画下的圆圈,脸上微现惊讶之色。但他没作声,只拿起树枝,在图中画下一个圆点,然后盯着孩子。

不可能,一定是巧合!他只是个孩子啊。

你看得懂?仲修疑惑地看着韩信道。

韩信慢慢地伸出手指,在那覆盖着青苔的图案上划下一个小圆圈。乾九。

不管后面如何发展,开局首先要占据的,就是这个位置。

师傅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仲修看看石礅,又看看韩信,也慢慢地伸出手指,在那层薄薄的青苔上画下一个圆点。坤六。

不错,他也是学过的,知道惟至柔能御至刚。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孩子还在往图上画圆圈,但他已画得越来越艰难。二十多步后,孩子要想很长时间才能走一步。他的头越埋越低,心里又是后悔,又是羞愧。

刚才看着明明很容易的,哪知道玩起来竟这么难!

孩子终于再也走不下去了。他扔下树枝,吃力地道:……我输了。说完,头也不敢抬,站起来转身就走。

站住!老人沉声道,过来。他的声音中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孩子低着头,老老实实依言走过去,准备为自己的不自量力接受嘲笑和训斥。

老人用树枝点点地下:谁教的你八宫戏

孩子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没人教过我。果然是内行才能玩的游戏。他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没人教过你?老人眯起眼睛,看看孩子,又看看地下,“…………二十……三十,三十一。没人教过你,你走了三十一步。啊!三十一步!老人仰起头,闭着眼睛,他们中最优秀的,在我手下走过二十八步。你没学过,走了三十一步。

老人睁开眼睛,一下扔掉手里的拐杖,抓住孩子的双臂,颤声道:孩子,这个游戏还有好多种玩法,你愿意学吗?

仲修输了,他吃惊地看着石墩上的划痕,又看看韩信:……你从哪里学来的?

韩信道:你们国尉常玩这个?

仲修道:是的。当然那时是用棋子。很多时候他跟自己下,因为没几个人能在他手下走满二十步。

韩信道:最多的……在他手下走过几步?

仲修道:二十八步,蒙恬下的。

他们中最优秀的,在我手下走过二十八步。

巧合,一定是巧合。

你们国尉。韩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说话……有没有大梁口音?

仲修看着韩信,脸上是若有所悟的表情。他慢慢地道:国尉是大梁人。

韩信脑中一阵眩晕。

啊!师傅在不经意间随口说出的那个名字竟是真的?他真的是尉缭?大秦的元勋功臣,大名鼎鼎的《尉缭子》的作者?不!不可能!

世上还有比这更荒诞的事吗?他助秦王——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帝灭六国统一天下,他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却又忽然抛下这一切,孤独而寂寞 地飘泊在民间,将一身惊人的艺业传授给一个出身卑贱的孩子。他在干什么?难道他不知道,那些威力奇大的奇谋秘计,足以颠覆他一手缔造的帝国么?

啊!誓言,那个奇怪的誓言!

孩子,你给我发誓,以皇天后土的名义发誓!老人干枯的手指用力抓住孩子的双肩,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永远不要使用我传授给你的一切,除非乱世到来。

明白了,明白了,这原来是师傅为帝国的安全而设下的一道防线。

他忽然想起,师徒三年,师傅还从未给过他一个笑脸。那时他单纯而热烈地仰慕着师傅,这个不知来自何方的老人给他带来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新世界。他一接触这些,就恍惚感到,这就是他有生以来一直在这茫茫尘世中等待着的东西。与这相比,同龄孩子们那些幼稚的游戏对他完全失去了吸引力。他深深地感激师傅,如 饥似渴地学着那些他的玩伴们一辈子也不会弄懂的深奥知识。师傅是他心目中最有智慧、最有权威的人。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获得师傅的肯定——哪怕一句淡淡的夸奖,一个赞许的眼神。然而,他从未得到过。相反,他注意到,当看到他进步神速时,师傅的目光里,竟会有一丝警惕的敌意。

他心里一阵刺痛:原来那时,师傅就已经对他有了戒心。

他明白了,可又不明白。师傅对他如此戒惧,那为何还要教他呢?

我以为他说说而已,仲修叹了口气,站起来,轻轻自语道,哪知还真这么做了。韩信道:仲先生,你说什么?

仲修挥了挥手,意兴萧索地道:没什么,一些陈年旧事,与你无关。

韩信道:仲先生,你什么都知道,是吗?

仲修不语,过了一会儿,举步向前走去。

韩信道:这是为什么?仲先生。你们国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仲修道:你不必知道。你遵守了诺言,这就够了。乱世已经到来,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他回头看了看那块刻着八宫戏的石礅,又看看韩信,知道吗?你已经超过了你师傅。国尉没有选错人,你会名扬天下的。年轻人,好自为之吧!说完,又向前走去。

韩信抢步到仲修面前,道:可这到底是为什么?仲先生,你能告诉我吗?

仲修抬眼冷冷地扫了一眼韩信,道:你在命令我?

韩信退后几步,跪下,诚恳地道:不,我在求你。你是我师傅的朋友,我怎敢对您不敬?只是这件事我若不知道原因,会永远无法安心的。而以现在的情势,除了您,我还能问谁呢?

仲修叹了口气,道:起来吧,不必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能告诉你的,只是说了你也不会相信。如果你坚持要知道,那就跟我来吧。那是一个很长、很荒谬的故事。到我家去,我会慢慢讲给你听的。

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暖意融融。小火炉上煨着一壶黍酒,香气满室。秦地的黍酒劲道十足,一杯下肚,有如一道烈火直冲而下,在腹中熊熊燃烧,极其舒畅。韩信放下酒杯,静静地等着。

仲修轻啜了一口酒,将酒杯捏在指间慢慢左右转动,眼睛却只茫然地盯着前方。精致的朱雀铜灯静静地燃着,火光偶尔一跳,四周的阴影也随之一颤。仲修的目光却始终一动不动,仿佛早已穿越了这一切,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7 08: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6) -- 钱莉芳

 

十多年了,我依然无法肯定,那一切是否真的发生过。因为那实在是……唉,实在是太荒谬了。

那是我们始皇帝陛下刚刚一统天下的时候。你知道,帝国的版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始皇帝拥有的权力,也是过去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曾有过的。所以,这世上的东西,只要他想要,就没有他得不到的。在咸阳北阪,自雍门以东至泾渭,仿建了所有诸侯国的宫室。里面汇聚了各诸侯国最珍贵的珠宝和最美丽的女人。上林苑里,也兴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始皇帝足不出咸阳,就可享用到昔日天下诸侯所能享用的一切。

我们也很为始皇帝高兴,都认为他大概是自古以来最快乐的帝王了。

然而,始皇帝只是在帝国建立的最初高兴了一阵子,没过多久,就对这一切失去了兴趣,显出烦闷不快的样子。近臣们变着法引他高兴:俳优的笑谑,武士的角抵,甚至西域人的幻术都搬到宫里来了,但都没用。始皇帝依然闷闷不乐。

群臣议论纷纷,不知道皇帝到底想要怎样。

终于有一天,始皇帝自己告诉了我们。

“朕要得到长生。”他说。

你可以想像,这句话在朝臣中引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始皇帝已经不是刚即位那会儿的孩子了,按理不应沉迷于荒诞的幻想,然而现在他竟然说他要长生!

震惊、怀疑、恐慌。然后是各种各样的劝谏:委婉的、直接的、口头的、书面的……

当着我们的面,始皇帝把一堆谏书扔到丹墀下。“你们没见过的事,未必就不存在!”他愤怒地吼道,“这世上真的有神仙,真的有长生药,只是你们不知道!”他下令把那堆谏书烧毁。在熊熊的火焰前,他对群臣说:“下一回朕要烧的就不止是谏书了!”

我没有被他的愤怒吓退,写了一道措辞激烈的奏书呈送上去,然后预订了一副棺椁。我是一个史官,史官必须说真话。

始皇帝在寝宫召见了我。他穿着便服,斜倚在一张极大的楠木榻上,阴沉着脸,看着我,不说话。我也毫不畏惧地看着他。一个宫女在为他捶着腿,不时胆战心惊地偷偷看我一眼。

许久,他开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没听见朕的命令么?”

我道:“陛下行陛下的意志,臣子尽臣子的职责。”

始皇帝看着我,眼中的严厉渐渐消退了。他叹了一口气,道:“仲修,朕知道你的忠诚。可你能不能让朕清静一下?朕真的累了,不想再和你争论。你说服不了朕的,正如朕也说服不了你。”

始皇帝的声音里带着疲惫,我有些意外,也有些不忍,准备好的尖锐的谏言一时竟说不出口,只道:“那么陛下能否告诉臣理由呢?臣不和陛下争论。”始皇帝挥手让那宫女退下,沉思了一会儿才幽幽地道:“朕拥有整个天下,可如果朕最终也不过和常人一样,无声无息归于尘土,那得到天下又有什么意思?”

我诚恳地道:“陛下怎么会和常人一样呢?陛下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算千秋万岁之后,也必有盛名留传于世……”

“别跟朕来那一套!朕听腻了。”始皇帝冷冷地道,“死后的名声一钱不值,况且谁知道那是怎样的名声!现在说得都好听,朕一死,哼……你是太史,应该知道得很清楚:哪个帝王生前不被颂声包围?哪个帝王死后不被肆意攻击?”

我无言以对。贤明如尧舜,都有遭人指摘之处。说尧治国无方,致有“四凶”之患;说舜诛鲧用禹,杀其父而用其子,非仁君所为云云。我确实举不出一个生前死后都无丝毫非议的明君。

始皇帝道:“你没话说了,是不是?因为你也知道,死亡会带走一切:权势、财富、荣誉、女人……你也无法保证,朕死后的名声,不被人歪曲践踏!所以,朕告诉你,在这世上,只有活着,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只有长生,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我道:“可是……”我原想说:可是世上根本没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但一想回到老问题上死缠滥打,终究于事无补。不如趁他现在还能听进去话,从别的角度进言,也许还能起一点作用。于是道:“……可是陛下,你征服过、占有过、享用过,这还不够吗?世间的一切,正因为终将失去,才显得珍贵。如果能确定永远占有,反倒会感到厌倦了。”

“厌倦?笑话!”始皇帝轻蔑地一笑,道,“那是无法占有的人安慰自己的想法。朕永远不会厌倦,永远不会满足。东有大海,西有流沙,南有百越,北有匈奴……那么多地方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能征服到天边尽头……长生,长生,唉,长生多好啊……”始皇帝无限神往地说着,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他已经不再看我,而完全沉浸到他那拟想的世界里去了……

我焦急地找到国尉,他正悠闲地在自己的花园里修剪花木。

“除非发生战事,”他仔细地修着一丛金银花藤,“否则不要来打扰我。”

我道:“比战事还严重!国尉,你不能不管。”

“哦?”国尉停住手中的工作,道,“发生什么事了?”

“皇帝想要长生不老。”我把事情的前前后后告诉给了国尉。

国尉沉思了一会儿,又开始修起花藤:“那就由皇帝去吧!”

“什么?”我大吃一惊,“国尉,你怎么能这样?这不是小事,要亡国的啊!”

国尉依然剪着花枝,淡淡地道:“放心吧,帝国亡不了。”

我一把抓住国尉的手,道:“国尉,事情真的很严重。皇帝现在连李斯的话也听不进了,只有你也许还能……”

国尉微微一笑,道:“你相信这世上真有神仙吗?”我道:“不。”

国尉道:“你相信这世上真有长生不老之药吗?”我道:“不。”

国尉道:“那你还担心什么呢?”说完,他抽回被我抓住的手,又修起了那丛花藤。

我怔怔地若有所悟,道:“国尉,你的意思是说……你的意思是说……”

国尉修着花藤,慢吞吞地道:“我的意思是说:反正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就由皇帝去吧!找来找去找不到,他终有一天会死心的。以皇帝的精明,还会找一辈子神仙吗?何必苦苦拦着他,反倒坚定了他的追寻之念?”

我恍然大悟,心中佩服不已,想了想,又道:“可是,我们做臣子的,眼看君王这样荒唐下去而不作任何谏阻,是不是有点……有点……”

“那你想怎么样?”国尉回头看看我,道,“来一场尸谏?皇帝的性子你还不了解?他什么时候被人命吓住过脚步?”说着,放下花剪,伸手拍拍我的肩,道,“我知道,你们这些史官,都有一股董狐秉笔直书的倔劲。但是听我一句话,忠臣的命是很值钱的,不要动不动就以牺牲来显示忠诚。把你那副棺材退掉吧!”

我又钦佩、又羞愧地从国尉府出来。唉,国尉就是国尉。在任何时候,他都能做到高瞻远瞩,处变不惊。

听说我去过国尉那儿,同僚们纷纷来向我打听国尉的态度。我把国尉那些话跟他钔说了。他们听后,也都是恍然大悟,佩服地道:“是啊是啊,还是国尉看得透,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于是,不再有人谏阻始皇帝荒废政务外出巡游,不再有人指责众方士虚耗国帑出海寻仙,不再有人对宫里乌烟瘴气的炼丹炉说三道四……我们坚信,这些混乱都只是暂时的,一切很快就会回到正轨上来。

很久以后,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包括国尉——犯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然而那时已经来不及了。不,确切地说,就算我们早就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也无法阻止那一切的发生。因为那是天意。

真的是天意。

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着始皇帝的幡然醒悟时,始皇帝已一步步走进那个天意铸就的陷阱中了。他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一处又一处名山大川,峄山、泰山、芝罘、啷琊……到处祭鬼拜神,到处刻石颂德。我们奇怪于他的毫不厌倦,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念头在支撑着他继续这种无聊的游戏。我心中浮起一丝隐忧。

那一天终于来到了。

始皇帝从东海边巡游回来,带回了一个叫东海君的奇人。据同行侍驾的朋友说,始皇帝对这个东海君信任得无以复加,一路上同车而行,同案而食,连君臣之礼都没有了。

听了朋友的话,我倒很想见见这个东海君,好早日在始皇帝面前戳穿他的假面具。我自信,以我的学识,对付这类江湖骗子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我很快就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东海君,那是始皇帝召我进宫。

我一踏进殿门,始皇帝就得意地指着他身旁一人对我道:“仲修,你总是不肯相信世上真有长生不老之术。现在这里就有一位长生之人,怎么样?”

我顺着始皇帝所指望去,见到一个神情冷漠的黑衣人,面貌没什么出奇之处,看样子也不过三四十岁。我于是冷笑一声,盯着那人道:“长生?请问足下贵庚?”

始皇帝道:"哎!不得无礼!这位东海君先生已有一千多岁了。千年之间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你这位太史,有些史事还可向他请教呢!“

我心中一动,望向始皇帝,始皇帝也正目光闪烁地看着我。

我忽然明白了,始皇帝为什么要召我进宫:他对这个“长生不老”的东海君也尚存疑虑,因此想借我的盘问,来摸摸他的底细。我于是想,一般的史事,载之史册,传于四方,我知道,别人也能知道。这个东海君连一千岁这样的牛皮也敢吹,必然有备而来,要问倒他,只有找那种真相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外界却有很多种谣传的事来问他。


想了想,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请问:老子究竟是什么人?”

我原以为他会像一般人那样,说老子是周朝守藏室之吏。没想到他想也不想,就冷冷地道:“他和你一样,也是太史。先仕周,后仕秦。”

我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子一生讲究自隐无名,其时周室衰微,他出关远逝,世人皆不知其所踪。事实上,他确实到了秦国,在秦国度过了他的晚年。作为太史,他也把自己的事写了一点下来,存在秦国的史档之中。年深日久,就连秦国的史官也未必知道这件事了。我还是不久前整理旧档,从一堆蒙尘已久的简牍中,偶然发现这个秘密的。可眼前这个一脸冷漠的东海君,竟这样轻而易举地说了出来,而且说话的口气毫不在意,好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我说什么也不信世上真有长生不老这回事,就再找了许多这类冷僻隐晦的事来问他:周昭王是怎么死的?穆王伐犬戎到底是胜是败……东海君都一一回答了出来。他回答时始终语气平淡,神情冷漠。那些惊心动魄的隐秘往事从他口中说出来,仿佛成了最普通的琐事,他知道其中每一个细节,可又压根儿没放在心上。我越问到后来,心越往下沉。我难不住他,有些事他甚至知道得比我还详细。

终于,我问无可问,只得认败。

我充满愤恨地盯着东海君,道:“这么好的学问,为什么偏偏用来做这种事?”

我真希望他能对我表示愤怒、轻蔑,或嘲笑,那样我心里还踏实点,至少我可以知道他还没那么深不可测。然而我失望了。他没有丝毫愠色,也没有一句反驳之语,他甚至连看也没再看我一眼,只是神情冷漠地坐在那儿,仿佛我已经不存在。

始皇帝哈哈大笑,那笑声十分愉快,有一种终于去除了顾虑后的轻松。他吩咐左右赏赐了两颗夜明珠给我,叫我下去。

我踏出殿门的时候,听到东海君冷冷的声音道:“陛下,你试够了没有?”

始皇帝道:“先生想到哪儿去了?朕决无此意……”

我昏昏沉沉地出了宫,心里一阵阵发痛:我是秦国最博学的太史。然而今天,就在我最擅长的学问上,我竟如此轻易地被一个江湖骗子击败了!与此同时,我心里又隐隐感到一种不安,要说那不安究竟是为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就在这样混乱无着的心绪中,我不知不觉走到了国尉府。也许是因为我内心深处觉得,只有智慧过人的国尉,才能应付这种事情吧!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8 09: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7) -- 钱莉芳

 
见到国尉,我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给他听。

起先,国尉听得漫不经心。渐渐地,他认真起来,表情越来越凝重,间或还问我几句。最后,当我全部讲完,等着他发表意见时,他却沉默了。

我道:“国尉,你说话啊!这个东海君让我心里发慌,可又不知是为什么。”

国尉的右手用力握着左手的食指,来回扳动。这是他过去在每次大规模战役前权衡思量时才会有的动作,我看得心中一惊。过了好长时间,国尉缓缓地道:“你的担心是对的,我们要有大麻烦了。”

我道:“可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不就是一个术士吗?”

国尉摇了摇头,道:“他不是普通的术士。”

我强笑道:“国尉,难道你还真的相信他有一千多岁了?”

国尉叹了一口气道:“要是这样倒好了,我只怕他已经超出了长生不老。”

我心里“咯噔”一下,道:“国尉,你这么说是……是什么意思?”

国尉道:“周昭王时的人,就一定会知道昭王是因为淫乱而被人刺死在江中的吗?春秋时的人,就个个知道老子出关后的去向吗?”

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究竟来源于什么的!来源于东海君的回答太完美了,完美得超出了常理。当时我一心要把他问倒,尽往难里问。却忘了就算他真是那些时代过来的人,也未必会知道这些事。然而,这东海君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有问必答,而且件件回答得无懈可击!到底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感到背上一阵发寒,道:“国尉,难道这个东海君……”

国尉道:“现在什么也不能肯定,我要进一趟宫!”

国尉进宫去了,我等着他。坐了站,站了坐,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国尉才回来了。

国尉脸色苍白,一句话也不说,坐下来就呆呆地出神。我从没见过国尉这副样子,忙问:“国尉,你怎么了?见到他了吗?你看他究竟是什么来历?陛下呢?说了什么没有?”

国尉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还是呆呆地坐着。许久,忽然道:“你听说过能照见人五脏六腑的镜子吗?”

我一怔,道:“国尉,你说什么?什么镜子?”

国尉喃喃地道:“我见到了。形制真是奇特,宽四尺,高五尺九寸。似金非金,似石非石。就那样明明白白地摆在我面前。我看见我的骨骼,看见了我的内脏,活生生的。你知道我们的脏腑是怎样蠕动的吗?我知道了……”

我心中一寒,大声道:“国尉,国尉,你清醒一点!不管你看到了什么,那一定是假的,一定是东海君制造出来的幻象!那些江湖术士有这个本事的!”

国尉慢慢地把目光转向我,道:“幻象?他回答你那些问题也是幻象?没人能欺骗我的眼睛。我左臂幼年时摔断过,后来好了。没几个人知道。那镜子清清楚楚地映出了我臂骨上的旧伤痕……算了,承认吧,这次我们遇上真的了。”

我道:“真的什么?真的长生不老?真的神仙?”

“真的妖孽。”国尉长叹一声,站了起来,“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快?我们的帝国,才刚刚建立呵!”

我道:“国尉,你到底在说些什么?”

国尉看着我,道:“国之将亡,必生妖孽。作为太史,你应该比我更清楚这句话的含意。无法解释的妖异之事,从来是亡国的前兆。夏后氏德衰,有二龙降而复去;殷商之衰,始于武乙帝囊血射天,为暴雷震死;赫赫宗周,亡于褒姒,而褒姒不正是龙涎所化的么?现在,轮到我们大秦了。”

我愣了半晌,才茫然道:“就……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国尉,你不是一向智计过人,战无不胜的吗?”

国尉叹道:“我能为帝国击败一切战场上的对手。可现在这个,不是属于人间的。”

我道:“那……国尉你打算怎么办?”

国尉道:“我打算归隐。”

我大吃一惊,道:“什么?归隐?不!国尉,你不能走。你一走,国事就更加不可收拾了。”

国尉道:“我留下就可收拾了吗?”

我道:“至少……至少大家会安心一点。以国尉的威望,坐镇朝中,也许那东海君还不致过于肆意妄为……”

国尉摇了摇头,道:“他太聪明了,直接从皇帝身上下手。我老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和一个君王身边的妖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看着国尉的苍苍白发,微驼的脊背,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国尉慢慢地踱到几案旁,拿起案上的黄金虎符,轻轻地把玩着,道:“帝国是我的作品,如果她短暂而亡,那将是我的耻辱。所以,我必须做一件事,证明那不是我的过错。”

我茫然地随口道:“做什么?”

国尉道:“找一个传人,把我这一身智谋传授给他,让他在将来某个时候,再建一个秦国。以此来证明,亡国不是我的无能造成的。”

我目瞪口呆。国尉的心思,向来不是一般人能猜度的。可我还是万万没想到,他竟会生出这样不可思议的想法!

国尉继续道:“当然,我会很小心,不让他用这智谋来对付帝国。我会找一个足够聪明、又有足够忍耐力和重诺守信的人,用誓言来压制他的野心,不让他在乱世到来之前起事。同时密令他所在地方郡守县令,不要给他在仕途上出头的机会。如果帝国不亡,他的所学毫无用武之地,反会引起他对权力的觊觎;如果帝国必亡,他出仕只是徒然为帝国殉葬。”

我心中一片混乱,想抓住点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他们都疯了。我悲哀地想。我所效忠的皇帝被一个术士迷昏了头,一心要追求长生不老;我所敬重的国尉抛弃了他一手缔造的帝国,莫名其妙地要去找什么传人!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我只是一个名望尊崇而毫无实权的文官,除了忠诚,我一无所有。我只能无奈地看着帝国一步步走向沦亡。

三天后的一个清晨,国尉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咸阳,没有惊动任何人。他给始皇帝留下了一道辞呈。但始皇帝没怎么看就随手扔到了一边——他已经完全沉浸到东海君为他营造的那个荒唐世界中去了,现实的一切,都被他认为是无足轻重的。

故事讲完了。

精致的朱雀铜灯还在静静地燃着,热好的黍酒早已冰凉。韩信道:“后来呢?”

仲修道:“就像国尉预言的那样,帝国一步步走向灭亡,再也没人能挽救她的命运。”

韩信道:“我是说那个东海君。他不是说他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吗?始皇帝后来不还是在沙丘驾崩了?难道他没有因此受到惩罚?”

仲修苍凉地一笑,道:“他不会的。因为他只陪伴了始皇帝半年就离开了。”

韩信道:“半年?难道始皇帝后来就一直……”

仲修道:“我说过,他是妖孽。妖孽不用一直在君王身边喋喋不休地进谗。半年的相处,就足以使始皇帝永远陷入成仙的迷梦了。他突然失踪的那一天,始皇帝像发了疯一样,亲自审讯了每一个奉命侍候东海君的人,然后把这些人全杀了。接下来就是找、找、找。咸阳几乎被掘地三尺,各郡县也接到了他的画像和搜寻的密令。始皇帝还派徐市率众出海寻找,他自己也借巡游之名四处寻访。那段时间,皇帝的样子非常可怕,眼里像要喷出火来,常常一个人背着手走来走去,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我不知道他在骂什么,只是觉得奇怪,就算东海君的不辞而别使他愿望落空,也不至于如此大动肝火啊!他又不是第一次被方士骗了。再往后,他的性情越来越难以捉摸,喜怒无常。他完全沉迷于方术之中,可有时又会指着那帮宫廷术士破口大骂,骂他们无用,骂他们欺世盗名。说:‘只有东海君是真的,你们全都是假的!假的!’有一年,他甚至一怒之下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儒生,说:‘看以后还有谁敢欺骗朕!’公子扶苏就是因为这件事上说了几句,被打发到上郡去的。但是直到他在最后一次巡游途中驾崩,也没有再见到那个东海君。”

韩信道:“你说秦始皇曾绘了他的画像找他?现在还有那画像吗?”

仲修道:“现在天下大乱,地方官衙大多被毁,恐怕不会有那画像了。宫里的存档图籍中应该有一幅的,可也说不准。时间过去那么久了,况且赵高把持朝政时,把一切都搞乱了……对了,你不是楚军的人么?现在楚军接收了一切宫室府库,正在清点搬动其中的器物,你可以问一问啊。”

韩信苦笑了一下,道:“他们只对金银珠宝感兴趣,图籍文书全让刘邦拿走了。”

“哦?”仲修若有所思地道,“刘邦比你们大王高明。”韩信叹了口气,不予置评。

仲修道:“不过要是那样的话,还有一样东西你也许能看得到:照心镜。那是东海君留给始皇帝的惟一的物什。”

韩信道:“照心镜!就是你们国尉说的那面镜子?”

仲修道:“是的。那镜子放在后宫,我从没有亲眼见过。不过据一些内侍说,那东西真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而且人站在前面,映出来的像居然是倒的,不知是怎么一回事。那镜子能照见人体内疾病之所在,可始皇帝更多的是用它来照侍寝的宫人,看她们是否有异心。如有,则当即处死。”

韩信奇道:“这也能看出来么?怎么看?”

仲修道:“据说女子若有邪心,则必胆张心动。不过我不太相信,这也许是紧张造成的。那些被掳人宫掖的六国女子,初见始皇帝有几个不胆战心惊?想来因为这面镜子,一定屈杀了不少无辜女子。唉!”

从仲修家出来,已近天明。一个晚上,他听了一个很长、很荒谬的故事。故事很有意思。但回到现实中想想,那和自己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是的,是这一切导致他遇到了师傅,可那在整个故事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而他自己,又是这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不,他甚至都不能算是个人物,他只是师傅用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一个工具。从来就没有人真正关心过、赏识过他,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清晨的寒风吹在身上,刺骨的冷。他不由自主地抱住了双臂。街道上,几片枯黄的树叶被风吹得满地打转。他想自己也正像这飘零的枯叶,孤独而无助,被乱世的暴风裹挟着,不知将吹向哪里。

他慢慢地踱回营房,同营的人道:“你跑哪儿去了?大王派人来找过你好几次了,亚父也找了你两次。”

韩信惊讶地道:“找我?大王和亚父找我?有什么事?”

那人道:“不知道,你自己去问吧。大王那边看来比较急,你最好去快点。”韩信应了一声出去了。

没多久,范增急匆匆地赶来,一进来就问:“韩信呢?回来了没有?”

同营的人道:“回来了。”

范增松了一口气,道:“回来就好。我还以为他……对了,他现在人呢?”

同营的人道:“去见大王了。”

“去见大王?”范增奇怪道,“大王有事找他吗?”

同营的人道:“是啊,不知道是什么事,派人来了三四趟。刚才他一回来,我们跟他一说,他就去了。”

范增坐下来,疑疑惑惑地自语道:“奇怪,这次大王倒对他发生兴趣了?”

几案上一支削坏的残简被范增的手肘带到了地上,范增捡起来随意看了一眼,立时眼睛一亮。那残简上写着:“关中……有骰函之固,山河之险,此诚万世帝王之业也,未可轻弃。然……”其余的字就看不清了。范增抬起头来,道:“这是谁写的?见解不错呀。”

同营的人道:“韩信写的,又写又改地搞了一个晚上。我们才没那份闲心呢!”

“唔,是吗?”范增将几案上那堆七零八落的残简一一拿过来看,不时点头自语,“嗯,不错,有理。”忽然,他拿着一支竹简,猛地站起来,手微微发抖。那竹简上写着:“执戟郎中臣信昧死言:今大王……”后面的字被刮削得漫漶不清。范增道:“这……这原来是他给大王上的奏疏?”

同营的人道:“大概是吧!要不怎么写得这么认真呢?”

范增一顿足道:“糟了!昨天刚有一个书呆子为了定都的事跟大王顶撞,被烹杀了。他怎么这个时候……唉!他去大王那里多久了?”

“啪”的一声,奏疏被砸到韩信脚下。

“这个西楚霸王要不要让你来做?”项羽怒气冲冲地道,“杀子婴错了,定都彭城错了,把汉中给刘邦错了,封田市错了,封赵歇错了,张耳、陈馀、臧荼……都封错了!是不是我入关以来就没一件事是做对的?不听你的就会重蹈亡秦之覆辙?嗬,不得了,作什么惊人之语!秦朝是谁攻灭的?是我!我拯救天下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使六国得以复立,谁不对我感恩戴德?谁不说我处置得当?你居然把我和那昏君比?你懂个屁!”

韩信看着脚下被摔散了的简册,一动不动。等项羽骂完,才平静地道:“现在大王正行封赏之事,许多人赞颂大王,只是为了分封时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并不关心大王的江山,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大王不应被这种人的颂声蒙蔽……”

“放肆!”项羽吼道,“真话假话我听不出来?要你来教训我?哦,说我好话的都是在阿谀奉承我,你这样指着鼻子骂我,我才该洗耳恭听?别忘了你的身份!一个执戟郎中,敢这样和我说话?昏了头了你!来人!把他拉下去,笞……不,杖七十!”

韩信愕然地望着项羽,心中的吃惊更多于害怕。

两名侍卫一左一右过来抓住韩信的胳膊。

“住手!”随着一声威严的喝声,范增跨进了殿门。两名侍卫不由得松开了手。项羽道:“亚父,你来了?”

范增走到韩信身旁,道:“你先出去,在外面等我,待会儿我有话跟你说。”

韩信道:“是。”抬头感激地看了范增一眼,退了出去。

范增又对周围的侍卫们道:“你们也都下去。”

侍卫们看看项羽,项羽挥手道:“下去吧。”众人退下,殿门关上。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19 08: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8) -- 钱莉芳

 

范增弯腰捡起地上的奏疏,翻看了一下,道:“就为了这个,你要打他?”

项羽恨恨地道:“不止是这个。亚父,你没见他刚才说话时的那副口气,教训起我来了!简直狂得没边了。不给他点苦头吃,我看他要……”范增道:“阿籍,不管韩信到底写了什么,说了什么,我只问你一句话:能不能放过他?”

“我办不到!”项羽别过头道,“亚父,你不知道他那些话有多可气……”“好,”范增道,“那你就索性杀了他!”

“杀了他!”项羽倒吓了一跳,回过头来,道,“可……可他罪不至死啊。”

范增坐下,把手放在项羽肩上,一字一句地道:“阿籍,你知道什么叫‘士可杀不可辱’吗?他那样的人,你要么别碰他一根毫毛,要么干脆把他杀了。要是折辱了他又让他活着,有朝一日必遭反噬!”范增的神态语气十分严重。但项羽看着他,忽然笑了,道:“我怎么没听说他‘反噬’那个逼他钻裤裆的小子?”

范增道:“那是时机还没到。阿籍,这不是开玩笑的事,你想好了没有?到底准备怎么处置他?”

项羽无奈地道:“好吧,那就看亚父的面子,饶了他这回。”

范增似乎有些失望,道:“唉!那就这样吧。”

项羽奇怪地道:“怎么?亚父,你还不满意?”

范增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站起来向外走去。

项羽道:“亚父,我不是照你的意思做了么?”

范增停下脚步,回过头来,道:“为你着想,我宁可你选择杀了他。”

凌空而起的复道,连接着一间间巍峨壮丽的宫室,仿佛横跨银河的天桥。

范增和韩信漫步在一条高高的复道上。从那儿,可以遥遥望见渭南上林苑中那气势恢宏、尚未完全竣工的阿房宫。复道下面,是川流不息地搬运着财物的楚军士兵。他们忙碌地穿行于各间宫室之间,肩挑手扛,将帝国昔日聚敛来的珍宝金帛成箱成笼地往外运,几名将军在其中大声呼喝指挥。

范增一边缓缓走着,一边道:“你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赞成。阿籍的分封确实太草率,留下了不少隐患,定都的事也是。今天是你受委屈了,看在我的面上,别往心里去,好吗?”

韩信看看远方鳞次栉比的宫殿,淡淡一笑,道:“亚父,事情已经过去了,没什么。”

范增停下脚步,盯着韩信。过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道:“你心机太深,我看不透你。但不管你是真心还是敷衍,能不能听一个老人的几句肺腑之言?我知道,你才智过人。但谋臣所要做的,不是提出最正确的建议,而是提出最有效的建议。如果明知一种建议是君王无法接受的,或君王确有错误但已无法挽回的,那就不必说了。谋臣的能力能否得到发挥,取决于能否得到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如果因为触怒君王,而连进言的资格都被取消了,那再高明的见解又有什么意义呢?”

韩信恭恭敬敬地道:“亚父所言极是。”

范增皱着眉头。他很怀疑眼前这年轻人恭敬受教的态度,但又无法可想,只得道:“我不知道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听不进去,我也没有办法。阿籍年纪轻,你也是。其实你们应该能很好相处的,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我老了,本想叫你接替我的……唉!”范增摇摇头,又叹了口气,步履蹒跚地慢慢向前走去。

韩信忽然对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生出一种同情之心。这个老人背负得太多:君臣之义、托付之重,甚至还有一种类似父辈对儿孙的舐犊之情——这一点也许连范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压得他苍老的身躯不堪负荷。但他不能因为对一个老人的同情就留下来,将全部心血耗在一个完全不值得辅佐的人身上——这次上疏,是他对项羽的最后一次试探。现在,他已对项羽彻底放弃了希望。

范增又道:“韩信,你有没有感到阿籍近来有些变了?”

韩信道:“嗯,好像是有点。自从进咸阳以来,大王就不大听劝了,而且杀戮也太重。杀降是忌,大王不该杀秦王子婴的。”

范增道:“是啊,还有定都的事,那么多人也劝不住。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啊。权力这东西,唉!”

韩信隐约感到那不完全是权力造成的,似乎还有点别的什么,但又说不出来,便只是保持沉默。

复道尽头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宫观。走进去,里面人来人往,喧闹非凡。宫门的门槛已被撬掉,以便将马车直接赶进来,装运那一匹匹锦缎绢帛和各式铜具漆器。贵重的黄金珠宝被整齐地排放在一张宽大的漆案上,一名文史正在认真地清点登记。见范增走来,忙跪下行礼。

范增挥挥手道:“忙你的吧。”沿着那漆案走去。金蟾、珊瑚树、玉如意、雕花象牙筒……五光十色,琳琅满目。范增脸上毫无欣悦之意,反而显得心事重重。随手抓起一把珍珠,松开手指看着那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落回漆奁,道:“韩信,你发现咸阳这些宫室里少了什么没有?”

韩信道:“财物没少,图籍文书少了。”

范增点点头,忧心忡忡地道:“也就你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一个个都被这里的珍宝美女迷得晕头转向,谁来关心这个?我跟阿籍说了,他也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唉!刘邦早晚要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韩信默然。

出了这所宫观,又走了一段路,范增忽然停下脚步,道:“除了图籍文书,我总觉得这里面还少了一样东西,而且是很重要的东西,可就是想不起来。韩信,你能帮我查查么?人一老,脑筋就不太好使了。”

韩信道:“不会吧,玉玺、符节、宗庙礼器……重要的东西我们都得到了呀!”

范增摇头道:“不,一定还有什么,我有这感觉。你去找找看,这次我们得到的秦国所有财物的清单,在军中主簿那儿。你去查一查,也许能想起什么。”

秦国的财物太多了,清单就堆得像小山一样。

韩信坐下来,一册一册翻看。他有一目十行之能,尽管如此,看完全部简册,还是花了他将近三个时辰的时间。合上最后一册竹简,他开始瞑目深思。

主簿奇怪地道:“韩郎中,你在找什么?查到了吗?要不要我帮忙?亚父让我尽力协助你。”

韩信不语。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微微一笑,道:“不用了,我已经知道了。多谢你的好意。”说完站起来,揉了揉麻木的双腿,向外走去。主簿迷惑不解地看着他的背影。

“你已经知道了?”范增惊讶地道,“查得这么快?到底少了什么东西?”

韩信道:“九鼎。”

范增恍然大悟道:“阿,原来是这个……我说一定是很重要的东西,偏就想不起来。对啊,就是这镇国宝器!”忽又眼中现出忧虑之色,“九鼎,九鼎,自古相传,得九鼎者得天下。现在九鼎却不在阿籍手中……唉!”

再次见到韩信,仲修有些奇怪。

“你师傅的事,”仲修道,“不是全告诉你了吗?”

韩信道:“不,是别的事。先生博闻广见,我想向先生请教一件事:九鼎为什么在传说中那么重要?不就是九只鼎么?”

仲修道:“九鼎不是九只鼎,而是只有一只。这只鼎的名字就叫‘九鼎’。相传是当年夏禹集九州之金铸成的,象征天下九州,所以叫‘九鼎’。也正因为如此,它成了权力的象征,几乎与玉玺一样重要。当年楚庄王只不过问了一下鼎的轻重,就使周朝为之震动,就是这个道理。”

韩信道:“原来如此,在下真是孤陋寡闻了。那么请问先生:九鼎很大吗?”

仲修道:“这我不清楚。不过据说铸鼎之时,连远方蛮夷的贡金都用上了,应该是不会小的。”

韩信道:“怎么,先生你没见过九鼎?”仲修道:“是的。”

韩信诧道:“先生不是朝官吗?这样的镇国之宝,怎么会没见过?”

仲修道:“不但是我,满朝文武都没见过。”

韩信越听越奇,道:“怎么回事?九鼎不是礼器吗?祭祀时候不是要拿出来的吗?”

仲修摇头道:“九鼎不是一般的鼎彝之器,我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我只知道,它对天子以外的人来说是不祥之物。”

韩信一怔,道:“先生此话怎么讲?”

仲修道:“四十九年前……对,是四十九年前,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们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军攻人周都洛邑,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周朝就这样被我们秦国灭亡了。奇怪的是,攻下洛邑后,周朝的玉玺找到了,宗庙礼器找到了,就是九鼎找不到。将士们不甘心,抓来周王宫中的宦官宫女讯问,打听九鼎的下落。所有被讯问的人说出来的话都一样:九鼎只有天子才能接触。除了历代周王,谁也没有见过九鼎——最受宠信的内侍也不例外。但周赧王已经去世,总不能起死者于地下来问吧?于是秦军将士只能自己分头搜索。他们像篦子一样把整个王城篦过来篦过去,几乎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一个布局严密的地下迷宫里找到了九鼎。他们兴高采烈地把九鼎抬出来,运回咸阳,献给昭襄王。昭襄王下令,大脯十日,赐民爵一级。你猜后来那些将士怎么了?”

韩信道:“当然是受重赏了。”

仲修道:“重赏?回咸阳后,凡是接触过、押运过,甚至只是见过九鼎的将土,都受邀参加了宫里的庆功宴。后来,这些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

韩信震惊地道:“找到九鼎,是大功一件啊,为何不赏反诛?”

仲修道:“谁说不赏的?赏了。昭襄王给那些将士家属的赏赐,是战功赏赐的三倍!至于那些将土,死得也不算痛苦。收殓的人说,尸体上没有任何伤痕,应该是饮鸩而死的。但没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既要厚赏,又要赐死。”

韩信道:“那后来……那九鼎是怎么处置的?”

仲修道:“此后的历代秦王,都像以前的周天子那样,将九鼎严密地收藏起来,不让任何人接近。这么多年来,只有庄襄王驾崩时,曾有个宦官趁国丧混乱,偷窥了一下那间放置九鼎的密室。始皇帝一即位,得知此事,立即下令把他杀了。那时是相国吕不韦主政,吕相国劝他不要刚即位就杀人,很不祥。但他不听,竟说:‘除非我不做这个秦王!’后来吕相国也只能依他。你相信吗?那一年他才十三岁!”

韩信道:“为什么?只不过看了一眼啊。”

仲修道:“所以说此鼎真乃不祥之物呀。”

韩信想了想,道:“那宦官在偷窥之后、被杀之前,有没有跟别人说过关于九鼎的话?”

仲修道:“说过,就两句,偷偷跟他哥哥说的。后来暗中传开,但谁也不明白那两句话的意思。”

韩信道:“哪两句?”

仲修道:“第一句是‘九鼎不是鼎’,第二句是‘那东西会招鬼’。”

韩信一愣,道:“这是什么意思?”

仲修摇摇头,道:“不知道。人都已经死了,恐怕没人会知道这两句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韩信道:“难道就从来没有人能见过九鼎还活下来?除了君王以外。”

仲修脸上忽然现出了一种奇特的神色,道:“有。”

韩信道:“有?谁?”

仲修缓缓地道:“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那个东海君吗?”

韩信意外地道:“他?那个长生不老的术士?”

仲修点点头,道:“是的,就是他。据我所知,他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进过那密室还能生还的人。而且那次还是始皇帝带他去的。进去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韩信道:“一个江湖术士,怎么会对九鼎感兴趣?”

仲修道:“谁知道呢?也许他认为这东西和炼丹之类的事情有关吧。对了。说来也巧,就是在去过那密室之后第二天,他不辞而别了。唔,也许是这国之重器的阳刚之力把他的邪术镇住了,让他玩不下去了吧。这样看来,这东西倒也不完全是不祥之物呢。”

押运秦朝财物的队伍启程了!

季布在前,桓楚在后,于英在左,虞子期在右。浩浩荡荡,首尾望不到头。队伍中还夹杂着一批批用绳索捆连、脸带泪痕的美貌女子。咸阳百姓聚集在道路两旁,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手提马鞭的楚军士兵来回巡逻于百姓和队伍之间,虎视眈眈地盯着人群,不时挥鞭驱回几个被人群挤到街上的人。

远方一处高台上,项羽志得意满地看着这一切,对旁边的范增道:“亚父,我算是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拼着命要称王称霸,果然有味道。”

范增忧心忡忡地道:“阿籍,韩信这个人真的很危险。你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尽快杀了他!现在咸阳很乱,诸侯正在陆续各就封国。要是他趁乱投奔别人,后果不堪设想。”

项羽皱了皱眉,把目光从远处收回,看着范增,道:“亚父,除了韩信,你就没别的事可说了吗?那小子有多大能耐,把你搞得这样成天心神不宁?”

范增道:“他的才能太可怕了,远胜于我。一旦发挥出来……阿籍,我简直不敢想像。”

“亚父,你能不能……”项羽犹豫了一下,“不要再叫我阿籍了?好像我永远是个孩子似的。”

范增一怔,脸上的神情有些猝不及防。慢慢地,他的目光黯淡下去。“是,大王。”他吃力地答道,声音异常苍老。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20 0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9) -- 钱莉芳

 
灞上,汉王刘邦的主营。

汉王仰着头,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皱着眉道:“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样子怎么这么古怪?”

张良站在一旁,摇头道:“臣不知道。军中的考工来看过了,他也没见过这种东西。不过他说这上面有烧炙过的痕迹,估计用的时候要生火。”

汉王道:“废话!我也知道要生火。石室里那么厚一层烟灰不是明摆着的吗?可生了火干什么?冶炼?煮食?烤炙?东西搁哪儿?”

张良道:“不知道。我总觉得它不会是派这些简单用场的。”

汉王道:“那它是派什么用场的?”

张良道:“不知道。”

汉王道:“不知道,不知道!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有不知道的事?你都不知道了还有谁会知道?”

张良笑了笑道:“臣可从来没说过自己什么都知道。”

汉王背着手围着那庞然大物转了一圈,道:“死了一百二十多个人,就得到了这样一个连派什么用场都不知道的东西,这叫什么事?我是不是还要带着这大家伙进汉中?听说那栈道走起来可够戗!”

张良道:“正因为已经为它死了那么多人,所以大王一定要将它带上。大王你想,放置在如此隐秘的地方,又用威力如此巨大的机栝守卫着的,会是普通东西吗?”

汉王点头道:"嗯,有理!那就听你的。你总是给我出些稀奇古怪的主意,不过似乎每回都挺灵的。“


回到住处,天色已晚。韩信已经两天没睡一个好觉了,此时只觉得精疲力竭,衣服都懒得脱,就和衣往下一躺,闭着眼睛扯过被子盖在身上。

疲劳归疲劳,脑子里却还是乱哄哄的不肯静下来。长生术、照心镜、九鼎、秦始皇、东海君……一大堆荒诞不经的怪事纠缠在一起,不停地在脑海里翻腾。很久以后,他才渐渐进入梦乡。

在梦里,他见到东海君。在一个巨大的阴暗的房间里。他觉得东海君的脸有些眼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东海君对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他知道那很重要,却一句也记不住,只是干着急。东海君阴森森地笑着,递给他一面镜子。他接过来,看见镜子里是一具白骨森森的骷髅,还在动。反过来,看见是一摊浓浓的鲜血。鲜血慢慢扩散到整面镜子,慢慢从镜子里渗出来,慢慢沾上他的双手……他恐惧地想:这是梦,这是梦,这不是真的。他忽然想到,做梦怎么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梦里呢?

“起火了!起火了!”半夜里有人大喊,惊醒了他的噩梦。他睁开眼,长出一口气。

一营的人都惊醒了,纷纷披衣出帐,及至到了外面,才大叫上当。原来是南边阿房官方向起的火,离这里有好几十里地,毫不相干。“烧阿房宫关我们屁事!大惊小怪,搅了老子一场好梦!”几个人愤愤地说着,又一头钻回营帐去睡了。还有一些人因为反正睡不着了,索性三二两两站在那儿看火景,指指点点,倾诉着当年来咸阳服徭役时所受的种种苛酷待遇,言语间透出一种复仇的快意。

韩信独自站在一边,默默地望着那一方已被火光映成暗红色的天空。许久,一个声音在旁边轻轻地问:“有何感想?”

韩信不由自主地喟叹一声,道:“何苦呢?都是民脂民膏。”忽地警觉起来,向声音来处看去,道,“谁?”

黑暗里走出一个人来:“鸿门一别才几天,这么快就忘却在下了?”

韩信的眼睛适应了黑暗,立刻认出了来人,乃是鸿门宴上那个面貌秀美如女子,计谋却耍得极其老练的谋士。

“原来是张先生,失敬。”韩信一拱手道,“先生是韩国司徒,又是汉王重臣,怎么半夜三更找上我一个项王侍卫来了?”

张良一拉他的手,压低了声音道:“找个僻静点的地方说话。”

韩信会意,带着他绕到营帐后面。营帐后停放着一车车粮草。韩信和张良在粮车间穿插行进,四周寂无人声。最后两人登上一辆较大的粮车,坐在那高高的粮草堆上,周围尽皆一览无余。

张良道:“鸿门一别,早就想来拜访足下。只是沛公刚被封为汉王,整军人蜀,事务繁多,拖着不让我走。今日才算得闲。”

韩信道:“找我做什么?鸿门宴一面之缘,还不值得先生如此挂念吧?”

张良看着韩信,微微一笑,道:“‘关中素称形胜,有觳函之固,山河之险,此诚万世帝王之业也,未可轻弃’。”

韩信一怔,道:“你……你看到我那封奏疏了?”

张良叹道:“好文章啊——可惜明珠暗投了。”

韩信道:“你从哪里看到的?”

张良道:“项伯那儿。你真够厉害!知道吗,当时我给你那道奏疏吓出了一身冷汗。项王要是照你说的去做,汉王可真要永世不得翻身了。”

“那你放心吧,项王差点把奏疏砸到我脸上。”韩信说着,望向南面阿房宫的冲天大火,叹了口气,“不定关中而都彭城,是项王最大的失策。一着走错,满盘皆输,如今也没什么好谈的了。”

张良道:“项王有你这样的人才而不用,才是他最大的失策。”

韩信望着天边的火光,淡淡一笑,道:“幸好他不用。从他入咸阳以来,整个人都变了,拒谏饰非,一意孤行。照这样下去,不出五年,天下必将为他人所夺。范增倒是忠心,看在项梁的面上辅佐他,我看早晚要被他累死。”

张良道:“那你自己呢?总要想条出路吧!你准备怎么办?不至于想当一辈子执戟郎中吧?”

韩信摇摇头,道:“我不知道,这也许是天意。”

张良道:“你怎么会这样想?以你的才华,到哪里不会受到重用?为什么不试试另投明主呢?良禽择木而柄,良臣择主而事嘛。如今是乱世,谁规定只能从一而终的?”

韩信道:“不是为了这个。我想过了,我的所学和性格,注定我这个人只能要么不用,要么大用。不尴不尬的偏裨将佐,我不愿做,也不会做。我需要极大的权力,可又不会为了权力去钻营,也不能忍受漫长的援例提升。然而谁会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官场资历的无名之辈呢?”

张良道:“有一个人也许能。”

韩信道:“谁?”

张良道:“汉王。”

“汉王?”韩信眉头一挑,像是不屑。他料到张良会说刘邦,而且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人。刘邦是目前诸侯之中势力仅次于项羽的人,可是……

张良道:“我知道,外面有人说他贪财好色、轻慢士人,可你看他进咸阳以来的作为,是这样的人吗?”

韩信道:“我犹豫的正是这一点。他明显是在作伪,而且作得十分高明——你不用替他辩解,这点,你我心里都明白。我没说作伪不好,兵法也讲究虚虚实实嘛,何况他作的又是善行。只是一个善于作伪的人是最难预测的,我不敢肯定他将来会怎样。”

张良道:“他出身布衣,将来至少不会亏待百姓吧!”

韩信看了张良一眼,他怀疑这个聪明人是佯装没听懂,故意拿正话搪塞自己。

张良没看韩信,看着前方,像是回答他心中的怀疑似的道:“其实,对你我这样的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能一展所长,何必想得那么远?你看,我是韩国人,就因为偶尔和他谈了一次兵法,他就用尽办法把我从韩王那里要走。可见至少在用人这一点上,他是有足够魄力的。这不就够了?”

韩信道:“我和你不一样。你家五世为韩国相,你自己又在博浪沙行刺过秦始皇,有家世,有名声,人人都知道你。我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无名小卒,汉王不会把我放在心上的。”

张良道:“我和汉王有约:他先去汉中就职,我替他寻找一个能辅佐他打回关中、夺取天下的大将之才。这把剑,就是我们约定的信物。”说着从腰间解下一把佩剑,双手递了过去,“剑名‘横尘’,是春秋名匠欧冶子所铸。见剑即拜将,决无迟疑。”

韩信没有接剑,道:“让我再想想。”

张良道:“那你就慢慢想吧!想到范增对你下了杀手再说。”

韩信道:“你……你说什么?”

张良道:“项伯告诉我,范增已经在项羽跟前说了几百遍对你要‘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

韩信沉默了,望着远方,眼中出现了一丝惆怅之色。

张良道:“剑,我还是留给你,不管你去不去。因为只有真正的英雄,才配得上这把宝剑。我看不出除了你,还有谁配用它。”说完,张良将剑轻轻放在韩信身边,下了粮车,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着韩信,用一种诚恳的、推心置腹的声音道:“听我一句话,不要再挑剔了。我们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能在这些人里选,汉王已经是最好的了。”

张良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中。韩信坐在高高的粮草堆上,看着他身影消失的方向。

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之!

不错,这是范增的性格。他了解范增,正如范增了解他。

在周围一片冷淡和轻视中,惟有范增给过他安慰和鼓励,也惟有范增赞赏过他的杰出才华,但这和感情无关,这是为了他的阿籍的江山。所以,为了同样的理由,范老先生也可以毫不留恋地将他置于死地。他知道。因为如果他是范增,也会这么做的。

他不能再待下去了!

他慢慢地从身边拿起“横尘”剑,抽剑出鞘。一道寒光扑面而来。好剑!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配得上这把宝剑。

真正的英雄?有谁这样称许过自己?他心里一阵酸楚。

韩信赶上了汉王的大军。那时大军正行走在栈道上,两侧是无可攀援的绝壁,底下是目力勉强可及的深谷。走在木板架成的栈道上,仿佛走在半空中,令人胆战心惊,不敢多往下看。

长长的栈道,终于走完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忽然,队伍后面有人惊叫起来:“不好!栈道着火了!”众人回头望去,果然见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士卒们惊慌起来:“快,快去救火!栈道烧毁,我们就回不去了。”队伍开始骚动。

“谁也不许去!”一名将官喝道,“谁说我们要回去的?火是汉王命人放的,就是为了向项王证明咱们没有异心!”

士卒们面面相觑,愣了好久。忽然,一个小兵向东一跪,哭喊道:“爹,娘,儿子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哭喊声旋即响成了一片。大家都是从崤山以东来的,没想到仗打完了,家乡却日不去了,人人哭天抢地,痛不欲生。

除了韩信。

好计!他微微颔首,一把火就烧掉了项羽的戒心,也烧掉了楚军追击的可能。这下汉王安全了!

队伍在一块略为平坦的地方扎营休息。一名校尉带韩信去见汉王。

汉王正坐在一棵大树下与他的丞相兼同乡老友萧何说话:“老萧,我越想越不对头。你说这张良会不会是在耍我?什么‘消除项羽的戒心’!这摆明了是自绝后路。哼!我看他八成是见我落势了,就把我往汉中一扔,跑回他的韩王那儿去?!”

韩信心里发笑。

萧何道:"大王,别胡思乱想,子房不是这样的人。烧栈道确实是利大于弊。烧了栈道,我们将来也许是会麻烦点。可要不烧,现在就会有麻烦。栈道可以让我们打出去,也可以让项羽攻进来啊!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能挡得住项羽一击吗?”

汉王道:“可那栈道你也看了,修复起来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等到了人马备足,栈道修复,打回三秦夺取天下,该是哪年哪月的事了?老子今年可……”萧何咳嗽一声,道:“大王!”

汉王道:“瞧你那臭讲究!好!好!寡人今年可五十多岁了,难道叫寡人打一辈子江山,做一天天子?”

萧何道:“大王不要想得那么悲观嘛,只要子房先生找到的大将之才一到,一切就好办了。”

汉王嘀咕着道:“大将之才,大将之才,他自己不也有这份才么?还找什么找?哼!我看他就是想开溜,找什么借口!”

萧何笑道:“大王,你讲讲理吧!他那张脸和女人一样,体质又不好,连马都不能多骑,能带兵打仗吗?”

汉王用马鞭拨弄着地上一只甲虫,嘟嘟囔囔地道:“孙膑还是瘸子呢,不一样能当主帅?”

萧何道:“孙膑是副帅,主帅是田忌。就因为他腿不好,才只能在幕后出出主意的。”见汉王还有点不甘心的样子,怕他再胡搅蛮缠下去,就笑笑站起来,到一边指挥扎营的事去了。

校尉乘机拉着韩信上前:“禀报大王,这个人是从楚军那儿来投奔的。”

汉王抬了抬眼皮:“叫什么名字?哪里人?”韩信道:“韩信,淮阴人。”

汉王道:“你在项羽手下是做什么的?”韩信道:“执戟郎中。”

汉王道:“唔,秩三百石。那你就做个连敖吧,不升不降,还是三百石。”

连敖?去计算军粮出入?韩信有些好笑。横尘剑就挂在他腰间,只要他拿出来……

那校尉推了他一下:“还不快谢恩?”

算了,连敖就连敖吧。先干起来再说,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说现在他还没想好出蜀入秦的计策,单凭他人的推荐而获取高位,也没什么意思。这样想着,韩信跪下道:“谢大王。”

汉王挥挥手,继续没精打采地用马鞭逗弄那只甲虫。

韩信回到营里,几个人好奇地围上来。

“你真做过楚霸王的执戟郎中?那你是不是天天能见到他了?他长什么样?”

“哎!听说楚霸王是重瞳子,是真的吗?”

“好运气!一上来就俸三百石。我们这位老哥也是从那边来的,就捞了个‘上造’的空爵。”

“咦!你这把剑真不错,哪里打的?”“别动!”韩信道,“朋友送的。”



 
 楼主| Sunny实名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9-21 0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科幻】《天意·韩信篇》(10) -- 钱莉芳

 

到南郑后,因为对东归不抱希望,许多人都不思进取,开始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包括汉王。南郑城里逐渐充斥了斗鸡走马、呼卢喝雉之声。

管个粮仓对韩信没什么难的。他有过目不忘之能,心算又快。成千上万石军粮的出入,他连算筹都不用,眼睛看,手中记,口中报,从无差错。经年混乱的账目,他两天就理清了。几个和他共事的人乐坏了,直夸他能干。

做完这些例行公事,韩信还有许多空闲时间,便常常一个人到外间走去,向当地老人、往来商旅询问道路地形。回来后便在自制的地图上添上几笔,记上几个符号。再有时,就是懒洋洋地坐在南郑城头,口中咬着一根野草,遥望远方那连绵起伏的群山,设想将来如何在那群山之外的八百里秦川上,排兵布阵,进退攻守。

慢慢地,他坐在南郑城头晒太阳的时候少了,伏案察看地图的时候多了。他的脸色日渐凝重。他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

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太少了!褒斜栈道已经烧毁,没个三年五载别想修好,傥骆道屈曲八十里、九十四盘,大军根本无法行走,子午道山遥路远,步步艰险,在漫长的行军途中一旦被敌侦知,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一天晚上,他百无聊赖地自己跟自己下“八宫戏”棋。周围人没有谁能看得懂这种深奥的游戏,他只能跟自己下,以免自己的智慧在长期平庸繁琐的生活中沉睡消减。他的同僚们正在旁边饮酒博戏。酒酣耳热,大呼小叫,玩得极其畅快。

那边的声音越来越大。一会儿爆发出一阵轰然大笑,一会儿起哄似的齐声对输了的人叫道:“喝!喝!喝!喝下去!”一会儿又是对着尚未停止滚动的骰子大叫:“卢!卢!卢……”韩信索性放下棋子,抱膝而坐,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群大笑大叫的人。他们是无忧无虑的,他想。他们没什么野心,很容易满足。他们永远不会因地位的卑微而苦恼,也不会为军国大事操心费神。

有人醉了,吐得满地狼藉;有人耍赖不肯喝,被众人摁着硬灌,然后再放开。嘻嘻哈哈地看他的醉相。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沉浸在这种无知的快乐中呢?其实,在这群人里,他已经够令人羡慕的了——好运气!一上来就俸三百石。他们不是这么说的吗?

唉,他应该知足了,何必还要自寻烦恼?他在这里不为人知地殚精竭虑,究竟图什么呢?为了有朝一日,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吗?但真会有这么一天吗?如果找不到一条出蜀人秦的捷径,一切运筹谋划都是白费!也许他是在做一件永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事。

他看了一眼放在墙角的横尘剑。那是权力,唾手可得的权力,他曾经热切盼望的权力。然而如果他不能指挥这支军队出关,得到这权力有什么意义呢?

他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准备出去散散心。那边又有一个人醉倒了。

有人扭头冲他喊:“韩信,你来替利羊一下吧,这小子趴下了。”

韩信道:“我不会这个。”

那人道:“开玩笑!这年月还有人不会六博?”

几个人起哄道:“就是就是,你平时账目算得那么快,哪能不会这个?”“嗨!不要……不要扫兴嘛!帮……帮大伙凑……凑个数。”“咱们只赌酒,不赌钱,又不犯哪条军规,你怕什么?”

韩信道:“我真的不会,你们找别人吧。”

几个人上来连拉带拽,硬把他拉过去。“行了,行了,朋友一场,帮个忙吧!现在黑灯瞎火的你叫我们去哪里找人?来吧,你那么聪明的人,一看就会的。喏,直食、牵鱼、打马随你挑,头三把输了算我的。”韩信被他们强捺到赌台边。

他确实不会玩,这又是碰运气的事,智慧派不上用场。结果,他掷出来的骰子没一个是大的,不一会儿,就被灌了几十杯。输者喝的,是一种极辣的劣酒,很容易醉。韩信觉得自己的头开始昏昏沉沉起来。

一个脸已经红到脖子上的人道:“韩……韩信,看你人也……也不笨,怎么玩……玩起来这么外行?”

韩信道:“我这不叫……外……外行,我就是不……不喜欢玩。”

另一人笑道:“少强辩了吧你!外行就是……外行,你呀,这辈子都是……赢不了的。”

韩信又输了一把,几个人摁住他强灌了二杯,脖子衣襟淋得到处都是。他坐起来,用衣袖擦了擦下巴上的酒水,头更晕了,道:“赌六博我……我不是……你们的对手,赌……赌天下可……可没人是我的……对手。”

众人一阵大笑。

一人道:“赌天下?没……没听说过?你跟……跟谁赌?项王吗?”

韩信道:“项……项王算……算老几?我一局就……就能叫他输得上……上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又有人道:“那咱们……大……大王呢?”

韩信也斜着眼睛道,“我不……不跟他赌。”

那人道:“为……为什么呢?哦——你赌不过……大王,你怕……怕输!”

韩信道:“你孙子才……才怕!没……没人是我的对手,大……大王也不是。我是怕他输……输急了。说:‘妈的,老子刚才没……没拿稳,这把不算!’”

众人再次大笑。这次大家都笑得心领神会。汉王好赌,赌品又差,一输就是这副样子,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韩信也跟着大家嘻嘻直笑。又有人问他话,他就这样笑嘻嘻地回答,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回答了些什么,只觉得身子越来越轻,脑袋越来越重,周围的人笑声越来越响,最后终于什么也不知道了。

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成了绑缚待斩的犯人。罪名很简单:“口出悖逆之言。”

他无从辩解,也不想去追究是谁告的密。那么多人都听到了,楚霸王、汉王都没放在他眼里,他要得天下,做天子。这样可怕的狂言,就算是醉话,也该处死了。人人都是要死的,他也不是没想过死亡,只是没想过会这样去死。以前他想,如果他会死于非命的话,那应该是死于战场的厮杀,或是叛臣的政变,或是刺客的匕首。现在这算是什么死法?为了几句酒后狂言,五花大绑地跪在刑场上等着被人砍下脑袋?他觉得有些好笑,但又笑不起来。

这不是可以一笑置之的事情。太阳正一寸一寸上移,时辰一到,人头落地,一切就都无可挽回了。他可以坦然面对世俗小人的势利尖刻,面对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面对项羽的讥讽训斥,因为他早晚会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他不能同样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死神不会和他讨论将来。

午时已到,开始行刑。

一、二、三……排在他前面的犯人一个接一个被斩首。

他忽然感到一阵恐慌。他不是惧怕死亡本身,只是这样的死太不值得了——他还没来得及展示哪怕一丝一毫自己的才华啊,怎能就这样死去?将来的人们会怎么说他?不,不对!根本没有人会说起他。他只是一个因触犯刑律而被处死的小吏,没有人会费心记住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

十、十一、十二……就要轮到他了!

他心里一颤。不!不能!他不能就这样死去!他要活下去!他抬起头,慌乱地四顾。

曾经有谁说过:在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候会来帮助他?是谁?是谁?

遥远的过去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啊!那段荒诞离奇的对话,冷漠的黑衣人,十二年之约……十二年,十二年,十二年到了吗?到了吗?黑衣人呢?他在哪里?他不是还要自己为他的主人做一件事吗?啊!那桩人神交易。他愿意!他愿意!他愿意做一切事情!只要这个黑衣人能救得了自己的性命。可他现在在哪儿?在哪儿?

有人骑着马经过,往这里看了一眼,但不是黑衣人,是一位仪从炬赫的将军,昭平侯夏侯婴。韩信大声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何要斩壮士?”

夏侯婴勒住马,向他看过来。他心头一松:得救了!

夏侯婴把这个语出惊人的年轻人带回自己的府第。他这么做,只是出于好奇。但当他和这个年轻人谈上话后,好奇变成了惊讶,随即又变成了钦佩。

“用间有几?”

“用间有五,曰: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何谓因间?”

“利用敌国的当地人充当间谍。”

“何谓内间?”

“利用敌方的官吏作间谍。”

“何谓反间?”

“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何谓死间?”

“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方,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敌人上当受骗。”

“何谓生间?”

“侦得敌情,并能活着回来报告的人。”

“用间之道如何?”

谈了足足一天一夜后。夏侯婴兴奋地搓着手道:“我这就去见大王!你等着,大王一定会重用你的。”说完就匆匆离去了。

汉王在宫里,但他很忙。他忙着看斗鸡。“上啊!上啊!死铜冠,你瘟啦?快上啊!”汉王又叫又跳。

夏侯婴是汉王的老朋友了,所以才被允许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打扰他一会儿。汉王眼睛盯着斗场,心不在焉地听完夏侯婴的介绍,道:“那升他的官就是了。他现在作什么?”

夏侯婴道:“连敖。”

汉王道:“那就升他做治粟都尉吧!”

夏侯婴道:“大王,韩信不是普通……”

汉王猛地兴奋地站起来,叫道:“快!快!啄它脑门!干得好!蹬啊!对,当心……”夏侯婴愕然地看着汉王,想说什么,但终于还是无可奈何地退下了。

当夏侯婴怀着歉意把新的任命告诉韩信时,韩信只是笑笑。除了笑笑,他还能怎样?治粟都尉,秩一千石。这样的不次拔擢,他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几天前还和他一起共事的吏役们羡慕地目送他去就任新职。他知道他的奇遇将被他们添油加醋地说上一年。

他开始做一个治粟都尉应该做的事,但他对这一切毫无兴趣。

升任治粟都尉的惟一好处,就是现在他有资格查阅相府的图籍文书了。

丞相萧何从咸阳秦宫中搜集来的大量图籍,如今全被堆在一间空房里,无人过问。韩信找到掌书令史,要他打开来看看。

掌书令史名叫张苍,个子挺高,脸色白皙,一副精明儒雅的样子。据说他做过秦朝的御史,熟习律令文书,所以萧何叫他来管相府的各类文书。张苍一边掏钥匙开门,一边道:“像大人您这样的可真不多,如今连丞相都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了。”

韩信道:“这些不就是丞相亲自收集来的吗?”

张苍道:“是啊,可现在又有什么用呢?困在这……”说话间,门已被打开,张苍走进去,继续道:“困在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鬼地方,这些不都是一堆废物吗?”

韩信跟着进去。站在房中,看着四周那一卷卷、一层层堆到几近屋顶的帛书简册,心里油然升起一种奇特的感觉。这里汇集了天下最珍贵的军政资料:各地的军事要塞、户口多寡、土地肥瘠、城防强弱、百姓贫富……站在这当中,他几乎能感觉到昔日帝国强劲的权力脉搏的跳动。然而,就是如此珍贵的文件,如今却冷冷清清地随意堆放在这里,无人关心过问。

“您要找什么?”张苍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韩信道:“地图。”

张苍道:“嗯,地图……在这里。要哪个地方的?这一层是东边的,这一层是东南……”

韩信道:“我要西南。”

“西南?”张苍回过头来,“大人,您要西南的?”

韩信道:“是的。”

张苍若有所思地看着韩信,道:“如果大人是想替汉王找一条回关中的路,我劝大人还是别费这个心了。”

韩信道:“为什么?”

张苍道:“没用的。丞相早就找过了,也早就死心了。现在丞相正在考虑重修栈道。”

韩信摇摇头,道:“那不是办法。把地图给我,我再看看。”

张苍叹了口气,从木架上抽出两卷帛图,道:“这是《关中形势》,这是《褒谷舆图》,你对照着看吧。”

韩信将图摊在一张几案上,仔细看了起来。张苍看着他,摇了摇头,拿起一柄拂尘,走到一边去为简册掸灰,顺手整理整理。

韩信看了半个时辰,然后将图卷起,交还给张苍。

张苍道:“怎么样?”

韩信道:“你说得不错,是没办法了。”

张苍道:“就是呀,要有路咱们还用窝在这地方?项王已回彭城,正是咱们出兵三秦的好时机啊。”

韩信不由地看了张苍一眼,觉得这个小小的相府文吏也颇有见识,有心和他多聊几句,但想想还是住口不言了。就算谈出名堂又能怎样?如今自己算是什么身份,难道还有资格起用人家?这样想着,韩信走到一排排木架前,随手抽出几册简牍看了看,又放回去。再走几步,看到一个极高的架子,自上而下摆满了帛图。

“这是什么?也是地图吗?”韩信问着,随手抽了一份展开看看,却发现是一幅人像。

张苍道:“这些大概是这里最没用的东西了——是秦朝缉捕人犯的绘像。我早建议丞相把这些东西清理掉了,丞相懒得管这种小事,让我自己看着办。你看,这么一大堆,叫我一个人怎么搬?就随它去了。”

韩信又随手抽了一份看看,道:“为什么没用呢?这些人都是犯过事的,天下安定以后,也许还要查一查吧!”

张苍道:“嗨!什么犯过事。偷鸡摸狗的小事上不了宫里的存档秘图!能上这图的,十个有九个是潜藏民间的六国显贵。二十年风水轮流转,如今秦朝完了,这些人倒上台了,称王的称王,封侯的封侯,搞得比当年的六国还热闹。难道咱们还保存着这些缉捕他们的图像,等着惹火上身吗?”

韩信点头道:“嗯,这倒是。”

张苍道:“况且,这些图像有好多只是摆摆样子的,一点用也没有。你听说过张耳陈馀那个笑话吗?”

韩信道:“没有,怎么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2粉丝

217帖子

排行榜

Contact | Logs| Twitter| About

Copyright   ©2012-  乔治华盛顿大学社区Tech by Jing